愛國故事四個PPT
以下为您提供四个爱国故事,供您参考:故事一:詹天佑修铁路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
以下为您提供四个爱国故事,供您参考:故事一:詹天佑修铁路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依靠洋人,想从外国引进资金,由外国人来修建。詹天佑主张由中国人自己来修建铁路。清政府就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负责修建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外国人认为这是个笑话,中国连台机器都造不出来,还想修铁路?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只用中国自己的技术人员。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故事二:吉鸿昌爱国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事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故事三:冯玉祥爱国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自护国战争后,即不断参与对内对外战争,至北伐战争时,已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并先后担任北洋政府的陆军总司令、河南省主席、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后因与蒋、汪不合,于1930年发动中原大战,失败下野,旋赴泰山隐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再次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并与方振武、吉鸿昌等组织抗日同盟军,积极准备北上抗日。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并通电全国,主张联合抗日,收复失地。但不久即遭到蒋介石集团和其他军阀的联合绞杀,同盟军失败。冯玉祥被迫下野,从此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冯玉祥虽然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的爱国精神并没有消失。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多次发表抗日救国的言论和文章,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他还积极参与民间抗日活动,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冯玉祥的爱国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他一生清廉自好,不图名利,只求为国家、为人民尽一份力。他的生活简朴,从不铺张浪费,他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富都用于了抗日事业。他的这种高尚品质,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故事四:杨靖宇的爱国情怀杨靖宇,河南确山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领导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率领东北军民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靖宇将军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部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杨靖宇将军的牺牲,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巨大损失。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这四个故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无论是詹天佑的铁路修建,吉鸿昌的抗日壮举,冯玉祥的爱国情怀,还是杨靖宇的英勇事迹,都体现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以上提供的爱国故事字数已接近3000字,但具体字数可能因排版和格式调整而略有变化。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激发您和更多人的爱国情怀。故事五:林则徐虎门销烟清朝末年,鸦片贸易泛滥成灾,严重侵蚀着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东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他深入调查鸦片贸易的情况,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禁烟运动。他坚决主张严禁鸦片输入,并下令收缴鸦片。在收缴过程中,林则徐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对走私鸦片的商贩进行了严厉的打击。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收缴的鸦片,共计1183000多千克。这一行动震惊了中外,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力量。虎门销烟成为中国禁烟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决心,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勇敢行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禁烟运动的深入发展。虎门销烟的成功,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反抗外国侵略、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榜样。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和坚定决心,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故事六:邓世昌黄海海战邓世昌,清朝末年海军将领,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冲锋向前,勇猛杀敌,在战舰受伤、弹药将尽的情况下,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但不幸的是,致远号在途中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牺牲。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在海军中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全国人民。他的牺牲,成为了甲午战争中最为悲壮的一幕,也为中国海军的英勇形象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邓世昌的爱国情怀和英勇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也展现了中国海军官兵的英勇精神和无畏牺牲。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些爱国故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它们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铭记这些爱国故事,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