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人生历史PPT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正言,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8年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游龙戏凤》《抵抗》《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汾河湾》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早年经历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亲梅竹芬早年逝世,梅兰芳在伯父的抚养下长大。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正言,学花旦。1908年,梅兰芳搭喜连成班演出。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先后访日、美、苏等国,被誉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的艺术成就,给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是我国京剧艺术上的杰出表演艺术家。他在继承传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钻研,把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身段、表演等技巧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把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梅兰芳从艺60年,演出剧目丰富,其中传统戏约占一半,新编戏和根据其他剧种移植、改编的戏约占一半。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博采众长,广泛汲取各种营养,把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举世闻名的当时中国戏曲界代表人物。艺术经历早期艺术经历梅兰芳从8岁起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正言,工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刻苦学习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他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戏外,还演出《邓霞姑》《宦海潮》《聂隐娘》《一缕麻》《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等出戏,深受观众欢迎。中期艺术经历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称演传统老戏是“守本”,演新编时装戏是“创新”。他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色人物中提炼他们的个性,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发展,再注入时代的气息,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在京剧艺术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1915年4月至1918年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游龙戏凤》《抵抗晚期艺术经历梅兰芳在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仅继续深耕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文化交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影响力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艺术传承与教育梅兰芳非常注重京剧艺术的传承和教育工作。他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京剧人才。他亲自教授学生,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心得传授给他们,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事务与文化交流梅兰芳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文化交流。他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将中国的京剧艺术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他的演出不仅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梅兰芳还担任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务,积极参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事务。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艺术才华,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逝世与纪念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悼念。为了纪念他,中国京剧院和其他文艺团体纷纷举行纪念演出和展览,回顾他一生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贡献。同时,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和影响力也一直在京剧界和社会各界传承和发扬。梅兰芳的艺术贡献与影响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舞台上,更体现在他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上。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将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文化交流,将中国的京剧艺术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和影响力一直在京剧界和社会各界传承和发扬。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梅兰芳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梅兰芳的艺术特色与风格独树一帜,被世人称为“梅派”。他的表演艺术融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多个行当的特点,既有端庄典雅的大家风范,又不失细腻柔美的女性韵味。他的唱腔圆润甜美,韵味醇厚,极富感染力。在身段和表演上,他注重细腻入微的刻画,善于通过细腻的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梅兰芳在塑造角色时,不仅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更追求内在神韵的传达。他善于从人物的性格、情感、经历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梅兰芳的创新精神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也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在表演艺术上不断创新,还在京剧的剧本、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他积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和长处,将京剧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梅兰芳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中,还体现在他的艺术理论上。他善于总结自己的艺术经验和心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力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还波及到世界各地。他的演出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观众的目光和赞誉,为中国京剧艺术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也激发了无数后来者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总的来说,梅兰芳是一位伟大的京剧艺术家和教育家,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舞台上,更体现在他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上。他的艺术精神和影响力一直在京剧界和社会各界传承和发扬,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