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史上的人物介绍PPT
莫友芝莫友芝(1811年-1871年),字郘亭,又字少馀、伯郑,号紫泉、眲叟,别署郘亭山人、紫泉渔父、潄芳主人,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
莫友芝莫友芝(1811年-1871年),字郘亭,又字少馀、伯郑,号紫泉、眲叟,别署郘亭山人、紫泉渔父、潄芳主人,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莫友芝自幼聪慧,五岁即能背诵《五经》,被认为是贵州学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版本目录学、金石学、书法、诗歌、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著作《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张之洞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他对于贵州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担任贵州学政期间,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设立书院、培养人才,为贵州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修严修(1860年-1929年),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儋,晚年自号雷能诚,天津市人,故世后因其景行高洁,世人尊称其为“严范孙先生”,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光绪六年(1880年),严修中举人,历任贵州学政、候补道员、直隶候补道、按察使等职。严修在贵州任职期间,致力于教育事业,对贵州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新式教育,创办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邹若衡邹若衡(1885年-1954年),字竞存,贵州遵义人。民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邹若衡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曾担任过贵州大学校长、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务。他积极推动贵州的教育现代化,提倡科学、民主的教育理念,为贵州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熊十力熊十力(1885年-1968年),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省团风县(原黄安县)上巴河镇张家湾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与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家八大家”。熊十力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在贵州大学任教,对贵州的哲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独特,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语以上这些人物在贵州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教育理念、贡献和成就,不仅为贵州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前行,为贵州乃至中国的教育事业继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