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丝绸之路PPT
陆上丝绸之路,简称陆丝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
陆上丝绸之路,简称陆丝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历史背景西汉初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秦时开通的蜀身毒道出访大夏国,又从大夏国返回长安,这是中国使者首次“凿空”西域,开通了中外交通的新道路。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匈奴的休屠王,夺得了“河西走廊”,汉武帝设置了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并迁中原人于此定居开垦,经营西域,促使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直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此次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长久以来西北边防的隐患逐渐消弭。路线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由中国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开始,通过河西走廊与今新疆地区相连通,进而穿过中亚、西亚各国,最终抵达欧洲。这条路线在历史上曾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影响陆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文化、宗教、科技等也传入了中国。这种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意义虽然现代的交通和通讯技术已经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但是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陆上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成为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总结陆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交通和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现代,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