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的事迹PPT
沈鸿(1906年7月10日-1998年5月20日),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上海。192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曾任上海工部局电气处实习...
沈鸿(1906年7月10日-1998年5月20日),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上海。192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曾任上海工部局电气处实习工程师,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机器厂技师、工程师、工务课长,富顺铁工厂、中国机械厂、重庆机械厂厂长,中国科学院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长。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沈鸿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机械工程界和整个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求学之路沈鸿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家庭,由于父亲早逝,他从小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受人间辛酸。沈鸿从小就聪慧过人,对机器特别感兴趣。他常常跑到外滩去观看往来穿梭的各式机器轮船,一呆就是半天。他常常出神地想:这些轮船怎么会自己开动?机器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奥秘?他立志长大后要当一个机器制造专家。1922年,沈鸿考进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交通大学前身)机械系学习。在求学期间,他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的种种罪行,满怀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在学业上更加刻苦钻研。1929年,沈鸿以优异的成绩从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他怀着工业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来到上海工部局电气处当了一名实习工程师。但不久,他就发现帝国主义资本家根本不把中国工人当人看待,中国工人备受歧视和凌辱。他义愤填膺,毅然离开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来到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从此,他就开始在旧中国极其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为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而奋斗。艰苦创业1932年,沈鸿被调到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当练习工。他白天在车间里干活,晚上在灯下刻苦自学机械制造理论和技术。他结合工作实践,设计制造了多种机器设备,先后改进了20多种工具,其中他设计制造的32吨水压机,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水压机,为我国后来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于他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不久就当上了中央机器厂工务课长,成了该厂工程师中的佼佼者。抗战爆发后,中央机器厂内迁到四川富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沈鸿带领全厂职工,坚持生产,支援抗战。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设计制造了多种火炮和枪弹,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沈鸿被调到资源委员会中国机械厂任厂长。他怀着满腔热情,想为国家建设大显身手。但国民党政府腐败透顶,根本无心抓工业建设。沈鸿一气之下,于1947年愤然辞职,回到上海,任中国工业社总编辑,同时继续为我国的工业建设而奔忙。1949年5月,上海解放。正在香港筹办工厂的沈鸿听到这一喜讯后,激动万分,毅然放弃了一切,携带全部资料回到上海,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沈鸿历任富顺铁工厂、中国机械厂、重庆机械厂厂长。他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献身科研1952年,沈鸿调任中国科学院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他团结和带领全所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的工业科研事业而努力奋斗。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大力倡导下,工业所建立起了金相、铸造、压力加工、焊接、机械零件、热工测量等专业研究室和金属工艺综合试验车间及金相、硬度、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等试验室。工业所在应用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试制以及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工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鸿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与生产的结合,他多次带领科技人员到工厂企业调查研究,了解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他带领科技人员研制的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车床、3.5米立式车床、高精度万能外圆磨床、高精度螺纹磨床、高精度丝杠磨床、高精度轴承磨床、高精度无心磨床等,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工艺装备。投身机械工业建设1956年,沈鸿被任命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机械工业领导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机械工业经历了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从单一的军工生产到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战略转变。他组织并领导了多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洛阳耐火材料厂等,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鸿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他倡导“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技发展方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他倡导并实行了“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沈鸿还十分关心科技人员的成长和待遇。他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结合,鼓励科技人员勇于创新、敢于冒尖。他关心科技人员的生活,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科技人员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献身科技事业1965年,沈鸿被任命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直至1978年。在这期间,他继续致力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他组织并领导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如大型水力发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设备、高速精密机床等,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沈鸿还十分关心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积极倡导并推动了多项教育改革措施,如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他还亲自参与了多项科技教育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为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贡献1978年,沈鸿从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职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停止他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工业发展贡献的脚步。他继续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还积极参与了多项科技咨询和评估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沈鸿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科技事业的热爱,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国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史册上。沈鸿同志于1998年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崇高品德、卓越才华和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工业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