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八章鉴赏PPT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行诸远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翻译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德行的人不出家门就能治理好国家。有德行的人,能以孝对待父母,就不会违背君王的意愿;能以敬对待兄长,就不会违背长官的意愿;能以慈对待子女,就不会违背众人的意愿。《康诰》中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是一句话可以坏事,一个人可以安定国家的道理。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从仁爱;桀、纣用暴虐统治天下,老百姓就从暴虐。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行为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忠恕之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理国家必须从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开始。鉴赏《大学》的第八章主要探讨了家庭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治国必先齐其家”的观点。这一章强调了家庭在个体成长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国家治理成功的关键。首先,文章通过对比家庭教育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它指出,一个人如果在家中不能培养良好的品德,那么他在社会中也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的传统。其次,文章引用了《康诰》中的“如保赤子”来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的责任。这种爱护和教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父母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有德行的人。此外,文章还通过对比尧、舜和桀、纣的统治方式,强调了统治者的行为对民众的影响。如果统治者能够以身作则,实行仁政,那么民众就会跟随他的脚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相反,如果统治者暴虐无道,那么民众就会反抗他的统治。最后,文章提出了“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的观点。这是儒家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延伸。它要求人们在要求别人做到某件事情之前,首先要自己做到。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强调自律和以身作则的价值观。总的来说,《大学》第八章通过探讨家庭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有德行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或统治者,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教育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