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介绍PPT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是唐朝伟大...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时期,与杜甫并称“李杜”,被杜甫称为“大李杜”,与韦应物、贺知章、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苏晋、张旭、焦遂称为“饮酒八仙人”。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湖南湘潭、河南南阳、山东任城各有纪念馆或纪念地。虽然李白是唐朝诗人,但因其祖先的渊源,李白与秦州、陇西、成纪、碎叶等西北地方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人物生平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后其父李客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即出生于此。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其家世、家族皆不详。神龙元年(705年),李白约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课本,即唐代官颁的蒙学教材。调露二年(710年),李白十岁。此时李白居于昌隆县的青莲乡。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交际,结交名人,从而受到他们的启发和影响,并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诗篇已呈现出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个性。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壮年漫游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绍兴),谒见贺知章,贺知章对其诗赞不绝口,并誉为“谪仙人”。后游览越中,再度会稽,登天台山,访道天姥山等名山胜迹,造诣日深。秋,归舟东下,抵金陵,旋渡扬子江,抵六代古都南京,登金陵凤凰台。秋末,白乘舟东下,自金陵溯江而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直达宣城(今安徽宣城市),登敬亭山,南穷秋浦,东临九华。秋尽而还金陵。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宣城,常与崔侍御、高适、韦臧、单尊、刘整等人饮酒聚会。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边境,李白二十八岁。春,在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与孟浩然同游安陆、襄阳一带。夏,曾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希望获得他的援引,终为所轻,乃放还。秋,与友人崔成甫泛舟汉江,溯流而上,经襄阳、郢州、汉口、夏口,抵达江陵。开元十七年(729年),李白二十九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游南陵、宣城、泾县、秋浦、历阳等县,旋赴金陵,秋末返回安陆。开元十八年(730年),三十岁的李白春在安陆。前此,曾以安陆妻家为是侨居,故于此年再至金陵,筑室为家。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豫(今河南)、秦(今陕西)(今甘肃)诸州。李白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秋,自金陵溯江而上赴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与孟浩然首次相见并于江夏游赏,逗留月余后,再下金陵,然后返宣城、安陆。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所属的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在嵩山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山,与元丹丘、崔成甫同居。冬,归安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春,游襄阳,旋至洛阳、太原。秋,居太原,与郭子仪等交游。冬,还洛阳,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旋至安陆。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三十六岁。春正月,游亳州(今安徽亳州市),旋至洛阳,遇杜甫。夏,同元演、崔成甫至宋城,遇孟浩然。秋,至睢阳,与元丹丘等五人酣饮,秋尽而还。冬,由开封北游燕赵,至幽州(今北京市),寻归安陆。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三十六岁。春,游太原,与岑勋成三人同游晋祠,南抵雁门关。复至洛阳,与元演、崔成甫会同,一同游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与陕西韩城县之间)。旋至篙山元丘处。夏,居洛阳。秋,至篙山元丘处,与崔成甫共游。冬,归安陆。是年杜甫二十四岁,作《赠李白》诗。长安三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李白又一次献上《大猎赋》,赋文受到玄宗的高度赞扬。玄宗赐给李白官职,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李白与贺知章等人结成了“饮酒八仙”的文人集团,每日饮酒作诗,生活优裕而豪放。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四十四岁。春正月,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上书请还山,赐金,离京。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四十五岁。春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南游溧阳(今江苏溧水县)、句容。秋,自金陵溯江而上,经当涂、芜湖,抵宣城,与崔成甫会晤。冬,归安陆。是年杜甫三十四岁,与李白在金陵相会,结下深厚的友谊。天宝五年(746年),李白四十六岁。春,游东鲁,别妻女,再游金陵,然后渡扬子江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秋,自广陵北返东鲁,过邳州(今江苏邳州市),与好友元丹丘会晤。冬,北返金陵,此后数年往来于金陵、广陵、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安陆之间。天宝六年(747年),李白四十七岁。春自金陵至广陵。秋,与崔成甫同游邢州(今河北邢台市)、窦氏山庄、清漳等地。旋至太原,寻归。是年杜甫三十五岁,在齐赵一带与李白第二次相见。天宝七年(748年),李白四十八岁。春在金陵,秋游秋浦(今安徽贵池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居留金陵。天宝九年(750年),李白五十岁。夏,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秋,至丹阳(今江苏镇江市),与崔成甫同游,再游陵阳山。秋末,归江宁。是年,杜甫三十九岁,在洛阳与李白相见。二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市、商丘市),会李邕于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同游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苟且相安。天宝十年(751年),李白五十一岁。春在金陵。秋,自金陵赴宣城。旋至当涂、芜湖,与崔成甫会晤,再游宣城、秋浦,返金陵。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五十二岁。早春,与崔成甫同游越中,夏返金陵,秋游丹阳、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冬到金陵,此后居留金陵。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五十四岁。春二月,李白自金陵至扬州,与孟浩然相会于高邮。初夏,与孟浩然同游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至秋,滞留此间,结下深厚友谊。秋末,病卧江夏,旋至金陵,冬留金陵。乱世飘泊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谋反朝廷,李白应邀入幕,以为可以施展抱负,因此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识,李白并未得到丝毫报应,反而在永王失败后受到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途中写下《早发白帝城》。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乾元二年(759年)春,李白到达江陵,时值五月,气候炎热,李白因途中劳累,又加上炎热的天气,病倒了。在友人的照顾下,病势很快好转,而后继续沿长江向东漂流。在江陵、巴东一带,李白逗留了大半年。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一岁的李白仍怀揣着报国之志,逆长江而上,赴当时朝廷所在的蜀中。然而此时的李白,已是“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在蜀中,虽然得到好友窦子明的照顾,但仍没有机会再次接近朝廷的核心圈子。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逝于友人家中,享年六十二岁。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伟大诗人和天才的结束,但他的诗歌和才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主要成就诗歌创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人誉为“百代词曲之祖”。762年(宝应元年),李白去世已逾10年,韦皋作为当时蜀中最高军政长官,主导了为其树碑立传的活动。同时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被杜甫称为“大李杜”,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也被后人誉为“诗仙”。书法成就李白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书法也是一绝。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草书的豪放,又有楷书的端庄,被誉为“诗仙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如《上阳台帖》等,都是书法史上的珍品。剑术造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被誉为“剑仙”,其剑术之精湛,在当时已是闻名遐迩。他的剑术不仅体现在诗词中,更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深厚的体现。影响与后世评价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其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后世纪念为了纪念李白,多地都修建了与李白相关的纪念馆或纪念地。其中,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湖南湘潭、河南南阳、山东任城都有李白的纪念馆或纪念地。这些地方都希望通过这些纪念设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这位伟大的诗人。总的来说,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歌和才华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他的独特思想和人格魅力。他的影响深远,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纪念馆和纪念地更是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他的诗歌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