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学宫PPT
新会学宫,又称孔庙,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中心,是一处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古建筑群,是广东省内保存得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孔庙建筑...
新会学宫,又称孔庙,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中心,是一处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古建筑群,是广东省内保存得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孔庙建筑群,也是珠三角地区孔庙建筑的代表。学宫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明伦堂、尊经阁、乡贤祠、名宦祠、碑亭、聚星楼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大成殿为金代风格,重檐歇山顶,正脊饰有瓷贴金“二龙戏珠”,两边有瓷贴金行龙,四条垂脊各有一条瓷贴金行龙,屋顶覆盖琉璃瓦,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其余建筑为清代风格。大成殿台基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共三层,逐层收缩,前设月台和石栏杆。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用二十根大坤甸木作为主体结构,其中十六根为内柱,直通上层檐柱,十分罕见。大成殿前有露台,露台前为拜亭,左右两侧分设“礼门”和“义路”。历史背景新会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当时的新会知县刘三杰为倡导尊孔重教之风,捐出自己的俸禄倡导建庙,于城西凤凰山南麓(今新会一中校园内)建起了一座孔庙,也就是学宫的雏形。经过历代多次重修、扩建,至清道光七年(1827年)形成现今的规模。新会学宫建筑群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于一体,是广东省内保存得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孔庙古建筑群,也是珠三角地区孔庙建筑的代表。建筑特色新会学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主体建筑大成殿采用金代风格,重檐歇山顶,正脊饰有瓷贴金“二龙戏珠”,两边有瓷贴金行龙,四条垂脊各有一条瓷贴金行龙,屋顶覆盖琉璃瓦,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其余建筑则展现出清代风格。大成殿台基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共三层,逐层收缩,前设月台和石栏杆。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用二十根大坤甸木作为主体结构,其中十六根为内柱,直通上层檐柱,这种结构十分罕见。大成殿前有露台,露台前有拜亭,左右两侧分设“礼门”和“义路”。文化价值新会学宫不仅是古代官方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也是古代地方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同时,新会学宫的建筑艺术和雕刻工艺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现状保护新会学宫现为新会博物馆所在地,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学宫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工作。同时,新会学宫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总之,新会学宫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它见证了新会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