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绍PPT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位于中国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百色市,北接省会贵阳市;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位于中国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百色市,北接省会贵阳市;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26197平方千米,下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2021年末常住人口349.44万人。黔南是多民族聚居地。世居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彝族、仡佬族、畲族、回族等3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有世界遗产1处(荔波喀斯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处(荔波樟江、福泉洒金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18处。2021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174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31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593.9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875.11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9:34.0:5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958元,比上年增长8.6%。历史名称由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唐宋属“黔中道”,明清属“贵州行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置省溪、都匀两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日,都匀解放,11月27日成立黔南各族行政公署。1952年12月,撤销省溪行政督察区,设置都匀专区。1956年11月,都匀专区改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1958年12月,撤销都匀县,并入都匀市。1961年8月,恢复都匀县建制。1966年2月,都匀专区改名为黔南专区。1970年2月,黔南专区改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1980年3月,撤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恢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建置沿革黔南境内,春秋以前为荆州之域,战国后期属且兰国。秦统一中国后,置象郡,今黔南境属之。汉初,今黔南境属夜郎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牂牁郡,在今黔南境置且兰县(治所今贵定县东南)、毋敛县(治所今独山县境)、鄨县(治所今息烽县境)、平夷县(治所今平坝县境)。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置蜀汉兴古郡(治所今贞丰县境),领且兰等县。晋朝,置牂牁郡,领且兰县。南朝梁,置牂牁郡,领乐安县(治所今惠水县境)、平夷县(治所今平坝县境)、宾化县(治所今都匀市境)、安夷县(治所今福泉市境)。隋朝,置牂州,领牂牁等县。大业三年(607年),改牂州为牂牁郡,领且兰等县。唐朝,置黔中道,领播州等羁縻州。五代十国,今黔南境先后属楚、南汉。宋朝,置广南西路,领羁縻诚州等。元朝,置八番顺元宣慰司,领羁縻都云、安抚等32长官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贵州都指挥使司,领都匀等卫。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都匀等府。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都匀卫。弘治七年(1494年),置新添卫。清康熙十年(1671年),撤都匀卫、新添卫,置都匀府,领县四:都匀、麻哈(今麻江县)、独山、平越(今福泉市)。康熙十一年(1672年),置地理环境地理位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12′至108°36′,北纬24°37′至27°19′之间。东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连,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百色市,北接省会贵阳市。全州总面积为26197平方千米。地形地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间有盆地和河谷坝子。海拔在11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的73.8%,其中1300米以上的占44.8%,800米以下的占26.2%。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占全州总面积的67.3%。气候特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州年平均气温在13.6~19.6℃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6~7.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29.0℃。无霜期长,为270~33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50%~70%。水文概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珠江水系面积17158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65.4%。主要河流有都柳江、红水河、曹渡河、摆浪河、涟江等。长江水系面积9049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34.6%。主要河流有清水江、重安江、沅江等。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98.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66.7万千瓦。自然资源水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河流分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98.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66.7万千瓦,年发电量87.95亿千瓦时。全州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39.9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6850立方米。土地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6197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面积23118.95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8.18%。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883.01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1.00%;园地面积153.35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0.59%;林地面积18621.67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1.13%;牧草地面积1349.01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5.15%;其他农用地面积311.91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19%。建设用地1151.0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4.39%。未利用地1927.0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7.36%。矿产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已发现矿产50种,其中磷、煤、锑、汞、金、重晶石、大理石、硅石、高岭土、膨润土、镁、铁、锰、钒、银、铀、镓、锗、铟、硒、砷等22种矿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7种。其中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储量的68%,占全国的20%;煤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三位,占全省储量的16%;重晶石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储量的26%;汞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国储量的15%;锑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储量的45%;金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储量的53%。生物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种子植物3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800余种,经济树种600余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8%,活立木蓄积量1.18亿立方米。药用植物资源有1800余种,动物药材资源400余种。全州经济发展综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州政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全州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农业农业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传统产业,州内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全州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茶叶、水果等。工业工业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州工业以能源、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州内拥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工业园区,为全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新兴产业。全州加强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的深度融合,为全州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对外贸易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积极参与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经贸往来。全州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矿产品、机电产品等,进口产品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等。通过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全州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社会事业教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全州拥有各类学校近2000所,涵盖了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同时,全州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医疗卫生医疗卫生事业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全州拥有各类医疗机构近1500家,涵盖了基层医疗、专科医疗和综合医疗等各个领域。同时,全州还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文化体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全州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同时,全州还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和赛事,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旅游资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州有世界遗产1处(荔波喀斯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处(荔波樟江、福泉洒金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18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荔波小七孔、平塘天眼、都匀斗篷山等。此外,全州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如苗族踩山节、布依族三月三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全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全州还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交通运输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交通便捷,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齐全。全州公路里程达到2.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00多公里。同时,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等铁路干线贯穿全州,为全州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全州还拥有多个机场和航线,方便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总结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全州在经济、社会事业、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全州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