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应急知识PPT
地震基本知识1. 地震定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
地震基本知识1. 地震定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2. 地震类型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振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3.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4. 地震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它的范围通常介于里氏2.5级至8.9级之间,其中里氏8.9级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5.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地震前兆1.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察觉,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2.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宏观前兆的出现,往往表明地震进入了短临阶段。这时应严密监视地震的动向,做好防震准备。特别要警惕那些突然发生的宏观异常,因为它们往往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直接的联系。如:动物出现异常例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出现地光和地声临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列车通过、或像打雷般的巨响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地震发生前,某些人也会有异常感觉,特别是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更为明显地震应对1. 地震时如何应对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确定所处建筑结构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次倒塌的房屋和逐渐塌毁的房屋。一次倒塌的房屋,屋顶与墙体已完全塌毁,形成一个大空间,人处于其中比较安全,但容易被掉落的砖石砸伤。逐渐塌毁的房屋,屋顶和墙壁塌毁的程度不同,塌毁的次序也不一致,有的房屋先塌屋顶,有的房屋先塌墙壁,有的房屋则是屋顶和墙壁同时塌毁。因此,要根据所处房屋的结构,选择较安全的避震地点选择躲避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选择躲避姿势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保护头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将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 褥等顶在头上;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使用管道、暖气等如果身处室内,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空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等;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如果身处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如果正在过桥,要紧紧抓住桥栏杆2. 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保持呼吸畅通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因倒塌建筑物的灰尘呛闷发生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存身空间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入。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若有可能,应记着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但是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保持体力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可以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要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 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或因倒塌建筑物的灰尘呛闷发生窒息;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其次,要保持存身空间。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若有可能,应记着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但是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此外,要保持体力。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可以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大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2. 互救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到达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存机会,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第一"这一救灾核心。救助被压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首先使头部暴露,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