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的链球菌病PPT
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猪、牛、羊等家畜均可感染发病,以败血症、脑膜炎、淋巴结脓肿、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为主要特征。链球菌病广泛分...
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猪、牛、羊等家畜均可感染发病,以败血症、脑膜炎、淋巴结脓肿、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为主要特征。链球菌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呈世界性流行。链球菌病为人畜共患病,在流行地区常造成人和家畜的大量发病和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和酶类,可引起组织器官发生变质性、渗出性和增生性炎症,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链球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类密切相关,如链球菌溶血素O、链球菌激酶、透明质酸酶等。链球菌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和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易感动物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出血点、败血症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猪链球菌病1. 病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是多种血清型的链球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猪链球菌2型(SS2)。猪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2. 流行病学猪链球菌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和食物等途径传播。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通常在高温、高湿、卫生条件差的条件下易发生和流行。3. 症状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可达7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1-43℃),呼吸急迫,流鼻液,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部分病猪出现共济失调,耳尖、腹下和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常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41℃,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便秘或腹泻,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分泌物。部分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空嚼、后躯麻痹、转圈运动等。病程一般为3-5天,病死率较高亚急性型病猪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0℃左右。部分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病死率较低慢性型病猪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淋巴结脓肿等症状。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心内膜炎表现为心跳加快,心音亢进,可在心脏听诊时出现杂音;淋巴结脓肿表现为淋巴结肿胀疼痛,有波动感。病程较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病死率较低4. 病理变化猪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因感染菌株、感染途径和感染时间等因素而异。主要病变为败血症、脑膜炎、淋巴结脓肿、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败血症时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大出血,肾脏充血出血,肺脏充血水肿等;脑膜炎时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等;淋巴结脓肿时可见淋巴结肿胀疼痛,有波动感;关节炎时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液增多等;心内膜炎时可见心脏瓣膜增厚、变形、粘连等。5. 诊断根据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可进行诊断。6. 防控措施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定期进行猪舍消毒,保持猪舍通风干燥。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对未发病的猪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如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治疗对发病猪进行早期、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补液等。对病情严重的猪只,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等疫情处理对发病猪群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猪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未发病的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如使用猪链球菌疫苗等牛链球菌病1. 病原牛链球菌病的病原是多种血清型的链球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牛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呈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部分菌株有荚膜。牛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不同菌株的耐药性有所差异。2. 流行病学牛链球菌病主要感染牛,尤其是成年牛和犊牛更易感。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食物和水源等途径传播。牛链球菌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3. 症状牛链球菌病的潜伏期因菌株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病牛突然发病,高热(40-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流涎,呼吸困难,鼻镜干燥,眼结膜潮红,流泪。部分病牛出现腹泻或便秘,尿液呈黄色或血尿。病牛常因败血症而死亡,病程一般为数天至一周慢性型病牛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乳腺炎、子宫炎、关节炎和淋巴结炎等。乳腺炎时乳房肿胀疼痛,乳汁变质;子宫炎时子宫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关节炎时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淋巴结炎时淋巴结肿大疼痛。慢性型病程较长,可达数周至数月4. 病理变化牛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败血症、脑膜炎、乳腺炎、子宫炎、关节炎和淋巴结炎等。败血症时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大出血,肾脏充血出血,肺脏充血水肿等;脑膜炎时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等;乳腺炎时可见乳腺肿胀疼痛,乳汁变质等;子宫炎时可见子宫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关节炎时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液增多等;淋巴结炎时可见淋巴结肿大疼痛。5. 诊断根据牛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可进行诊断。6. 防控措施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免疫力。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对牛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牛。对未发病的牛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如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治疗对发病牛进行早期、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补液等。对病情严重的牛只,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等疫情处理对发病牛群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牛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对未发病的牛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如使用牛链球菌疫苗等羊链球菌病1. 病原羊链球菌病的病原主要是羊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呈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部分菌株有荚膜。羊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不同菌株的耐药性有所差异。2. 流行病学羊链球菌病主要感染羊,尤其是绵羊和山羊更易感。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食物和水源等途径传播。羊链球菌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3. 症状羊链球菌病的潜伏期因菌株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病羊突然发病,高热(40-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困难,流涎,鼻镜干燥,眼结膜潮红,流泪。部分病羊出现腹泻或便秘,尿液呈黄色或血尿。病羊常因败血症而死亡,病程一般为数天至一周慢性型病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乳腺炎、子宫炎、关节炎和淋巴结炎等。乳腺炎时乳房肿胀疼痛,乳汁变质;子宫炎时子宫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关节炎时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淋巴结炎时淋巴结肿大疼痛。慢性型病程较长,可达数周至数月4. 病理变化羊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败血症、脑膜炎、乳腺炎、子宫炎、关节炎和淋巴结炎等。败血症时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大出血,肾脏充血出血,肺脏充血水肿等;脑膜炎时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等;乳腺炎时可见乳腺肿胀疼痛,乳汁变质等;子宫炎时可见子宫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关节炎时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液增多等;淋巴结炎时可见淋巴结肿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