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平衡PPT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财政收支相等的状态。即国家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收入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相等。在国家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财...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财政收支相等的状态。即国家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财政收入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相等。在国家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财政平衡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仅包括中央财政的平衡,而且包括各级财政的平衡;不仅包括静态平衡,而且包括动态平衡;不仅包括预算收支的平衡,而且包括实际收支的平衡。财政平衡是财政分配活动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组织财政分配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既要保证财政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同时,又要使国家财政分配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平衡的种类财政平衡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不同的分类。从财政收支对比的状况看,财政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是同一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平衡,它表现为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即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动态平衡则是指连续不断的财政年度中的收支平衡,它表现为连续几年的财政收入总额等于财政支出总额,即收支总量相等。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和前提,动态平衡是静态平衡的继续和发展。从考察的时间看,财政平衡可分为预算平衡和实际收支平衡两种。预算平衡是预算规定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它反映国家预算编制的结果。实际收支平衡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平衡,它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预算平衡是实际收支平衡的基础,预算只有编制得平衡,才有可能实现实际收支平衡;实际收支平衡是预算平衡的继续,预算平衡只有落实到实际收支的平衡上,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从财政平衡的层次看,财政平衡可分为中央财政平衡和地方财政平衡。中央财政平衡是指中央一级财政的收支平衡,它要求中央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相等。地方财政平衡则是指地方各级财政收支的平衡,它要求地方各级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相等。中央财政平衡是地方财政平衡的前提,地方财政只有实现平衡,中央财政才能实现平衡;地方财政平衡又是中央财政平衡的继续,没有地方财政的平衡,也就不可能有中央财政的平衡。财政平衡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财政分配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利益兼顾原则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要兼顾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分配中,要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使二者同国民收入的增长相适应量力而行原则财政分配要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国家财力可能的情况下,保证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讲求效益原则国家财政支出应同取得的效益保持密切联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最有效益的地方收支平衡原则财政收入同财政支出之间要保持平衡,略有节余,既要保证国家建设资金的需要,又不使国家财政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财政平衡的意义财政平衡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财政平衡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增加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压缩社会总需求。因此,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其次,财政平衡有利于物价和货币的稳定。财政收支平衡可以稳定市场货币流通量,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的发生,从而稳定物价。第三,财政平衡有利于积累与消费的协调增长。在社会总产值和社会剩余产品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财政分配,可以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得到合理的增长,从而既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第四,财政平衡有利于各项比例关系的协调。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部门,在调节和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时,通过平衡分配,可以促使整个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第五,财政平衡有利于国家财政职能的发挥。在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条件下,国家财政才能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各项重点建设,用于支援农业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用于加强战备,巩固国防,从而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六,财政平衡有利于国家财政的稳固和信用的稳定。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可以使国家财政稳固可靠,从而也有利于国家信用的稳定。如果财政收支长期不平衡,出现大量赤字,必然导致财政状况恶化,影响国家信用的稳定。第七,财政平衡有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央与地方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财政平衡要求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做到既保证国家整体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的局部利益,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第八,财政平衡对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长期财政赤字和债务积累会导致财政风险加大,甚至可能引发财政危机。保持财政平衡,特别是避免长期财政赤字,有助于降低财政风险,维护财政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第九,财政平衡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要求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十,财政平衡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财政政策工具,财政平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同时,财政平衡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避免因财政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财政平衡的措施为实现财政平衡,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财政收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税收负担水平,避免税收过重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支出方面,要优先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项目的资金需求,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同时,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和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下行或遇到突发事件时,国家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公共投资、减税降费、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等,以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预期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收支目标的实现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机制,提高财政运行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总之,实现财政平衡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以及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财政平衡的实现,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财政平衡的挑战与对策尽管财政平衡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财政平衡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及其对策:挑战一: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性波动会对财政收入和支出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财政收入可能会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收入可能会减少,而支出需求可能同时增加(例如,用于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对策:国家可以运用自动稳定器(如累进税制和失业保险)来平抑经济波动对财政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通过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通胀。挑战二: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支出(如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将不断增加,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对策:国家需要提前规划和调整社会保障制度,以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这可能包括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优化社保资金的投资运营、以及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等。挑战三: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会导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地区差异,使得一些地区难以实现财政平衡。对策: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平衡地区间的财政差异,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还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挑战四: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在一些国家,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税收收入往往受到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对策:国家需要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增加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收益、收费等),以降低对税收收入的依赖。同时,还需要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挑战五:财政监管不到位财政监管的不到位可能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费,甚至滋生腐败现象。对策:国家需要加强财政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建设,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这包括完善财政法规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推动信息公开透明等。综上所述,实现财政平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应对。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国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以确保财政平衡和财政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