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PPT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的定义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当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2月3-5日左右交节。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12月7-9日左右交节。然后依次向后推进,每隔15度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列表立春每年公历2月3-5日左右交节,代表着春季的开始雨水每年公历2月18-20日左右交节,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惊蛰每年公历3月5-7日左右交节,表示昆虫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春分每年公历3月20-22日左右交节,这一天昼夜相等清明每年公历4月4-6日左右交节,此时草木茂盛,天气清朗,万物“吐故纳新”谷雨每年公历4月19-21日左右交节,此时雨水充足而及时,万物得以滋润生长立夏每年公历5月5-7日左右交节,表示夏季的开始小满每年公历5月20-22日左右交节,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每年公历6月5-7日左右交节,表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夏至每年公历6月21-23日左右交节,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小暑每年公历7月6-8日左右交节,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不是最热大暑每年公历7月22-24日左右交节,此时天气酷热,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立秋每年公历8月7-9日左右交节,代表着秋季的开始处暑每年公历8月22-24日左右交节,表示炎热的夏季结束,天气开始转凉白露每年公历9月7-9日左右交节,此时天气逐渐转凉,出现露水、霜冻等现象秋分每年公历9月22-24日左右交节,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寒露每年公历10月7-9日左右交节,表示天气开始寒冷,出现霜冻、冰冻等现象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交节,表示进入寒冷的冬季,天气逐渐出现霜冻、冰冻、冰冻等现象立冬每年公历11月7-8日左右交节,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小雪每年公历11月22日左右交节,此时天气逐渐寒冷,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大雪每年公历12月6-8日左右交节,此时天气更加寒冷,雪量增大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左右交节,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小寒每年公历1月5-7日左右交节,表示天气开始非常寒冷大寒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此时天气达到最冷,出现冰冻、冰冻等现象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农事活动。同时,二十四节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指导,也是人们调整生活习惯、顺应自然的重要参考。通过了解和遵循二十四节气,人们可以更好地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