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景观方案设计汇报
be36e727-ee8e-41a3-94ef-d24df9aed34cPPT
Hi,我是你的PPT智能设计师,我可以帮您免费生成PPT

登幽州台歌PPT

原文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 幽州台:即蓟北楼,在今北京市。2. 古人、来者:指像燕昭王和乐毅之类的贤者能人...
原文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1. 幽州台:即蓟北楼,在今北京市。2. 古人、来者:指像燕昭王和乐毅之类的贤者能人。3. 念:想到。4.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5. 独:形容一个人。6. 怆然:悲伤凄凉。7. 涕:古时指眼泪,现在一般指鼻涕(眼泪)。背景这首诗写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九月。陈子昂在第二年(679年)第三次到长安求官不得,返回幽州台向西眺望,见燕赵原野空旷辽阔,感伤而不遇知己,所以才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空旷的天宇下,我找不到那些能够一展抱负的贤明君主;回首历史,我更无法看到那些可以成为知己的英豪。春秋时期,燕昭王重用郭隗等贤才,国力强盛,超过齐、楚、韩、赵等国家。但陈子昂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衰落,他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既没有遇见像燕昭王那样虚心求贤的君主,更没有遇见像郭隗那样有知人之明的使臣。因此,“前不见古人”表达了作者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和遗憾之情;“后不见来者”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未来的失望和彷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感慨宇宙之广阔、人生之渺小和孤独,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悲凉和孤独。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我感到自己如同一粒尘埃般微不足道;在这个人海茫茫的世界里,我感到自己像一只孤鸿般形单影只。诗人无法与前贤共语、无法与来者交流的孤独感更加深刻地袭上心头。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心生凄凉,情不自禁地怆然泪下。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其次是结构简朴、格调苍劲;最后是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这首诗运用了“登台远眺——触景生情——神思冥想——抒发感慨”这一层层深入的艺术手法,将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哲理。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和遗憾之情,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和无奈彷徨的心情。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和困境?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这些都是这首诗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作者介绍陈子昂(659年或658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歌具有雄浑豪放、慷慨悲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怀才不遇、抑郁悲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