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档案馆PPT
天津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2月,是集中统一保管天津市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历史文化事业机构,是天津市委、市...
天津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2月,是集中统一保管天津市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历史文化事业机构,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是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天津市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历史沿革天津市档案馆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天津地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1980年11月,天津市档案局成立,与天津市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全市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1983年9月,天津市档案局与天津市档案馆分开,天津市档案馆专门行使市级档案保管利用职能。2001年机构改革,天津市档案局(馆)为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履行全市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市级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2018年机构改革,天津市档案局(馆)调整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天津市档案局牌子,加挂天津市档案馆牌子。馆藏档案天津市档案馆保存着自清光绪六年(1880年)天津海关总税务司署设立以来,天津地区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及部分个人形成的档案资料。截至2021年底,馆藏档案资料157个全宗,323万余卷(件),上架排列长度35公里。其中,档案资料中有清代、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档案,还有著名人士、外国领馆、外国工商企业、租界档案和解放战争时期天津接收的日伪档案等。这些档案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天津自近代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历史进程。馆藏特色租界档案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城市之一。自1860年至1902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9国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在租界存续期间,各国租界当局形成了大量档案,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和天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天津档案馆馆藏特色之一。日伪档案天津沦陷时期,日伪政权在天津建立了各种统治机构,形成大量档案。这些档案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以及汉奸卖国贼出卖祖国利益的丑恶面目,是天津档案馆馆藏的又一特色。企业档案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曾涌现出许多在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民族工商企业,如永利碱厂、久大盐厂、渤海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这些档案是天津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天津档案馆馆藏的重要特色。开放利用天津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天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利用者可以到馆查阅开放档案,也可以通过天津市档案馆网站查阅已上网的开放档案目录和数字化全文信息。未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天津市档案馆将继续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同时,天津市档案馆还将积极开展档案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为天津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