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首词PPT
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牌格式《念奴娇》的词牌格式一般为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其中,前段起句多用韵,也有用仄声韵的。后段结句多用上一、下四句法,亦有以一字领后三句者,即为“领格”。创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神宗熙宁年间因政治失意而离开京城,前往密州任知州期间,游览黄州赤壁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则通过对周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超脱。词意赏析词中开篇即从大江写起,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出三国赤壁的历史背景。接着,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等,展现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随后,词人以“江山如画”一句概括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的缅怀之情。在对周瑜的描绘中,词人通过对其英姿勃发、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超脱。词人通过想象自己与周瑜的神游,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如梦的体悟。在词的结尾部分,词人通过“人生如梦”一句,将整首词的主旨概括得淋漓尽致。他以一尊还酹江月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超脱。整首词以景生情、以情带景,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与传承《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词牌格式和创作背景对于后世的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该词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被广泛传颂和传唱。此外,该词还激发了后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都曾经对赤壁之战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成为了他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总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词作,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估量。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牌格式《江城子》是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水晶帘”。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结句可增一字,改用叶韵。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典型的七十字格式,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创作背景《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的一首词。苏轼当时任密州知州,政治处境并不好,但由于他性格直率,做事果断,深得民心,所以他的心情是开朗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词中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为国效力的愿望。词意赏析词中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表现了苏轼虽然年纪已大,但内心仍然充满豪情壮志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打猎的壮观场面,同时也展示了苏轼的英武形象。词的下阕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词人以酒酣后的豪情,慷慨自勉,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结尾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是词人将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他想象自己手挽满月之弓,瞄准西北方的敌人,决心要射下天狼星,表现出他坚定的决心和无比的勇气。影响与传承《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内涵,成为了苏轼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此外,这首词也激发了后人对于豪放派词风的追求和模仿。许多词人都曾经尝试模仿苏轼的豪放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同时,这首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被广泛传颂和传承。总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爱国精神的词作,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