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稻水象甲调查PPT
概述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的害虫,属于象虫科稻水象属昆虫。该虫具有长距离迁飞、随水漂流、趋光等特性,并能进行孤雌生殖,耐饥饿达半年以上。自2020年以来,...
概述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的害虫,属于象虫科稻水象属昆虫。该虫具有长距离迁飞、随水漂流、趋光等特性,并能进行孤雌生殖,耐饥饿达半年以上。自2020年以来,稻水象甲在贵州省的部分地区开始零星发生,给当地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稻水象甲,贵州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稻水象甲的调查和监测工作。调查方法监测站点设置在贵州省的主要水稻产区,设立了多个稻水象甲监测站点。这些站点一般选在稻田较为集中的区域,方便对稻水象甲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调查时间与频率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期间,特别是秧苗期和分蘖期。调查频率一般为每周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如连续阴雨、大风等),则适当增加调查次数。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田间调查主要通过观察稻田中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布及危害程度,了解稻水象甲的发生动态。实验室鉴定则通过对采集到的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确认其种类和危害程度。调查结果发生区域截至目前,贵州省的七星关区、黔西市、金沙县、织金县和纳雍县等地均有稻水象甲的发生。其中,金沙县是稻水象甲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发生程度根据各地监测站点的调查数据,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程度呈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趋势。其中,金沙县的稻水象甲成虫密度最高达到4头/㎡,幼虫危害也较为严重。危害时期稻水象甲的危害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此时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成虫和幼虫会蚕食水稻叶片和根部,导致水稻生长受阻,甚至死亡。防控建议针对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提出以下防控建议:加强监测与预警继续加强稻水象甲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其发生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提前发布稻水象甲的发生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做好防控准备推广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方面,推广抗虫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技术措施;生物防治方面,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化学防治方面,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加强农民对稻水象甲危害的认识和防治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防治稻水象甲的能力和意识。同时,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总之,贵州省稻水象甲的发生给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各级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害程度,确保水稻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