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PPT
应县木塔,又称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这座木塔始建于辽朝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全木结构塔式建筑,与意...
应县木塔,又称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这座木塔始建于辽朝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全木结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建筑特色应县木塔高达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八角形。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外观五层六檐,但实际上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各层间夹设暗层。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应县木塔的建筑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结构和美学价值上。全塔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这种无钉无铆的构造方式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木塔塔身内外悬挂有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包括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的“峻极神工”和明武宗朱厚照所书的“天下奇观”。木塔的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古籍上称赞其“浮图之丽、甲于宇内”。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因此被誉为“斗拱博物馆”。历史与文化价值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这座木塔历经千年沧桑,曾遭受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巍然屹立。元代之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但木塔却安然无恙。1926年军阀混战时期,木塔曾中弹二百余发,至今弹痕可见,但木塔仍然屹立不倒。在木塔的塔身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这一发现使应县木塔更具宗教和文化价值。此外,木塔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绘有金刚、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古代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旅游价值应县木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和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站在木塔下仰望,一块块匾额高悬于各层屋檐下,其中两块皇帝题写的匾额尤为引人注目。游客们可以在木塔的一层内游览,欣赏这座千年古塔的美丽与神奇。此外,应县木塔所在的佛宫寺也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欣赏古建筑和领略佛教文化的机会。总之,应县木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和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游客们领略山西古建筑之美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魅力的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