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PPT
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中已有形象的重新组合。想象是人类特有的高...
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中已有形象的重新组合。想象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知功能,它涉及对信息的加工、转化和再创造。想象的类型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想象,例如看到天空中的云朵,不自觉地想象成各种形状。有意想象则是有明确目的,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或非语言描绘(如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例如根据故事情节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场景。创造想象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需要高度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性。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婴儿期,儿童的想象活动开始萌芽,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动作和表情的模仿。随着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并且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简单的再造想象。到了幼儿期,儿童的想象活动更加活跃,他们不仅能够进行再造想象,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创造想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特点1. 小班(3-4岁)小班儿童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的内容零碎、无意义,缺乏目的性和稳定性。他们通常不能主动提出想象的主题,而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展开想象。例如,看到玩具车,他们可能会想象自己在开车,但具体开车去哪里、做什么,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想法。2. 中班(4-5岁)中班儿童的想象开始具有一定的有意性,他们能够根据主题进行想象,并且能够在想象过程中主动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他们的想象内容开始变得丰富,能够出现一些简单的情节和角色。例如,在玩游戏时,他们能够想象出游戏的规则和角色分配,并能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3. 大班(5-6岁)大班儿童的想象更加有意和目的明确,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他们的想象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能够出现多个情节和角色的交织。同时,他们还能够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造性活动。例如,在绘画时,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总体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是一个从无意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再造到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和支持,以促进他们想象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