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钱学森PPT
引言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杰出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在国内求学时期的独特选择,到远赴重洋留学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到毅然回国...
引言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杰出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在国内求学时期的独特选择,到远赴重洋留学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到毅然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求学时期:独特的选择与全面的才能中学时代钱学森在1923年至1929年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在多方面展现了出众的才能。据钱学森回忆,他和同学们临考前并不开夜车,而是注重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报考大学前夕,他的数学老师、国文老师和美术老师分别建议他报考数学系、中文系和美术系,但他最终选择了学习铁道工程,希望将来能造火车头。这种不为传统眼光所束缚,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为后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时代1929年,钱学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业优秀,还以音乐为友,加入了铜管乐队,每天花费半小时练习圆号。此外,他还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父亲的引荐下学习国画,并很快掌握了技巧。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也培养了他全面而多元的才能。留学时期:成就斐然,心怀祖国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留学,短短4年就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成为当时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和航天领域的专家。然而,尽管在国外事业有成、生活优裕,他却始终心系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后,他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回国的过程中,钱学森遭遇到了重重阻力。美国海军部高级次长甚至声称:“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面对这样的困境,钱学森坚定地选择了回国。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携妻子和儿女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并于当年10月8日回到中国广州。回国后:投身国防尖端领域,创造辉煌成就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身国防尖端领域的研究中。他起草完成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并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近程导弹飞行7分37秒,横跨550多公里后精确命中靶区,这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重大突破。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在东风二号导弹的研制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试验失败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困境,钱学森不仅鼓励科研人员振作精神,还亲自深入戈壁滩进行考察和分析。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成功地找到了发射失败的原因,并最终使东风二号导弹在两年后再次发射成功。晚年的钱学森依然密切关注着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最新动态。他的传奇人生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宝贵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