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PPT
节日简介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
节日简介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清明节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喜欢踏青游玩、享受春天。同时,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缅怀祖先,弘扬孝道亲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上大致是固定的,而清明节期比较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起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墓祭”仪式。古人认为,五运更迭,时局变换,每到一个重要节点,“当须告天,然后再系辞以安地,疏徽以宁民。”而扫墓祭祖,肃穆而隆重,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节日。同时,清明节的日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与扫墓祭祖的肃穆气氛相对协调,人们逐渐将清明节与扫墓联系起来。此外,古人也常把寒食节与清明节视为一体。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其时介子推已死,人们为纪念他,约定在清明前不动烟火做熟食,故此节又称“寒食节”。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迫逃亡,在流亡期间受尽屈辱和辛酸。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重振家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为了祭奠介子推这位伟大的恩人,特命将介子推的忌日一百五日定为寒食节。每年在介子推的忌日这三天,人们被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寒食节”因此得名。在寒食节期间,人们还有一系列活动,如踏青、祭祀等。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二为一。节日习俗1. 扫墓祭祖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活动。在清明时节,春天已经来临,天气晴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扫墓者需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前祭拜祖先并追念先人恩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先人的尊重和对先烈先贤的缅怀。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外,现代人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远程祭祀和网上祭祀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2. 踏青游玩踏青游玩是清明节的另一重要习俗。在清明时节这一春和景明的季节里,人们走出家门,到户外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美景。踏青游玩通常包括赏花、踏青、游玩等多种形式。各地的踏青游玩地点各不相同,但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踏青游玩已经成为了旅游热点之一。3. 插柳戴柳插柳戴柳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清明时节这一生机盎然的季节里,人们会折下嫩绿的柳枝插在自家的门前或戴在头上。柳树被视为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之一,它的嫩绿枝条象征着生命力旺盛和春天的到来。插柳戴柳既是人们对春天的迎接和对生命的珍视,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4. 荡秋千荡秋千也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秋千是一种由两根绳子和木板构成的古老游戏设施,人们通过荡动秋千来感受腾空飞起的感觉和春天的气息。荡秋千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流行开来。荡秋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和平衡能力的锻炼方式。5. 射柳比赛射柳比赛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场地上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