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名胜古迹习俗文化PPT
庄浪县地理位置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5°23′~106°27′,北纬35°24′~35°51′之间。其东邻华亭市,南接张...
庄浪县地理位置庄浪县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5°23′~106°27′,北纬35°24′~35°51′之间。其东邻华亭市,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连静宁县,北靠崆峒区。庄浪县是一个山区县,全县总面积约为1570平方公里,人口约43. 7万(2020年数据)。庄浪县历史沿革庄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早在公元前360年左右,庄浪就已纳入秦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立乌氏县,这是庄浪最早的行政建制。此后,汉朝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安定郡,并在郡治之下设立了14个县,其中的阳晋县就是庄浪的前身。唐朝时期,庄浪地区归属陇右道,改置为南燕州。五代时期,这一地区陷入混乱,先后被后唐、后晋、后汉等政权控制。宋朝时期,庄浪归属于渭州管辖。金朝时期,庄浪被改为衍庆县。到了元朝,庄浪成为陕西行省平凉府的一部分。明朝时期,庄浪隶属于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清朝时期,庄浪仍属甘肃平凉府管辖。到了民国时期,庄浪被划归甘肃省政府平凉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庄浪县先后归属于平凉专区、甘肃平凉地区、平凉市管辖。庄浪县名胜古迹庄浪县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云崖寺石窟、紫荆山寺、陈家洞等。云崖寺石窟云崖寺石窟位于庄浪县水洛镇东南的云崖寺山,距离庄浪县城约25公里。这个石窟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年)开凿的佛教石窟之一,也是甘肃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石窟群。云崖寺石窟共有8个洞窟,其中主窟为“大佛殿”,窟内有高达13. 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是甘肃省内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云崖寺石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紫荆山寺紫荆山寺位于庄浪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紫荆山景区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据史书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紫荆山寺内有众多佛教文化遗产,如释迦牟尼佛像、明代壁画、清代木雕等。这里不仅是一个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一个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胜地。陈家洞陈家洞是一处石灰岩溶洞,位于庄浪县南湖镇陈家洞村东南的青岗坪北侧。这个溶洞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年)被发现的,现已经开发为旅游景区。陈家洞内有高达6米、宽达7米的巨型石幔和许多精美的钟乳石、石笋等。这些石灰岩沉积物形态各异,有的像莲花朵朵,有的像银塔林立,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神仙人物等。陈家洞内还有明末清初的壁画和明朝的摩崖碑刻等文化遗产。庄浪县习俗文化庄浪县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这里的习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庄浪县的习俗文化:社火社火是庄浪县民间最为流行的传统习俗之一,是一种具有综合性、集体性和娱乐性的民间活动。社火包括多种形式,如舞龙、舞狮、打鼓、唱歌等。每年的春节期间和庙会期间,各个村庄都会组织社火表演来欢庆佳节和祭祀神灵。剪纸剪纸是庄浪县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庄浪县的剪纸作品以构思巧妙、图案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为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剪纸在庄浪县广泛流行于农村妇女之间,许多剪纸艺人们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成为了当地民间的特色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