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津铭人物介绍及其苏州博物馆案例分享PPT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作品为: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作品为: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德国历史博物馆、澳门科学馆、北京香山饭店、上海世纪公园、苏州市博物馆新馆等。下面我们主要分享苏州博物馆的案例。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由贝聿铭担纲设计,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博物馆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新馆于2006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一、因地制宜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既体现了江南传统园林精髓,又具有现代感。从整体规划到建筑的细部,都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在建筑形态上,贝聿铭以简单的几何体块,巧妙地划分了空间,形成了一种“介于宅与园之间”的公共建筑。二、建筑特色新馆的建筑特色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黑白灰。以粉墙黛瓦为基调,黑白对比强烈,与周围民居相得益彰。整体建筑利用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交错排列,既突出了江南建筑的精髓,又赋予现代气息。三、空间布局苏州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以庭院为核心,以水景为亮点。水景既增加了空间感,又起到了引导作用。主庭院以中央水池为中心,两侧分别是假山和花卉。水池中的睡莲和假山上的绿植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的氛围。四、室内设计苏州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也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展厅内墙采用石材贴面,与苏州传统建筑相呼应。同时,贝聿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光,使室内光线柔和自然。此外,室内还采用了大量的竹子、石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五、文物展示苏州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既有传统的字画、瓷器等文物,也有反映苏州历史文化的民俗文物。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文物,贝聿铭在展陈设计上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声光电结合等。在文物展示的同时,也突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六、景观特色苏州博物馆的景观特色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水陆洲。水陆洲是苏州古城内最大的一个洲岛,也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最大亮点之一。整个景观由南至北分为五个区:桥渡景观区、南入口广场景区、庭院景观区、水池景观区和北入口广场景区。五个区域之间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七、影响与评价苏州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成为了苏州新的城市名片之一。贝聿铭在设计中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髓,又赋予了现代气息。这种“中而新”的设计理念也成为了中国当代建筑的一种趋势。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在中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建筑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独特理念和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