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和艾青的诗作PPT
新诗的发展新诗,指在五四运动前后,20世纪20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用白话文写成的诗歌。新诗的“新”,是相对“旧”而言,指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一心想返回到纯...
新诗的发展新诗,指在五四运动前后,20世纪20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用白话文写成的诗歌。新诗的“新”,是相对“旧”而言,指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一心想返回到纯古典诗歌的老路上去的“西化”诗歌。早期新诗早期新诗带有突出的启蒙性质,总体上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多以情诗、爱诗为主,感伤气息较浓。代表诗人有郭沫若、徐志摩、田汉等。新月诗派新月诗派为中国现代新诗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成员包括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主张格律第一、意境第二,强调“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闻一多的诗歌主要表现出一种对于社会问题的求解态度。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总体上以理性精神为主导,较为关注社会问题。其代表诗人主要包括诗人冯至等。艾青的诗作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两年后回国即在杭州当旗统领周林家做家庭教师,并与林一论和林子雄结拜为兄弟。这一时期曾因参加进步学潮被捕入狱,在狱中称为体重轻的共产党员。(来源:新华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已经在欧洲游学三年,从事被人称为冷门学问的“世界美术史”与“艺术概论”教学工作,似乎不太可能进入诗歌创作的“盛年”。然而,时势的发展不容许个人作茧自缚,民族生存的紧迫感召集诗人回归祖国。他通过书报传递对祖国的思念和焦虑,思想感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他回归祖国后所写的成名之作。风格特点艾青的诗歌在风格上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他的诗歌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这些象征和隐喻常常是用来描绘和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其次,他的诗歌语言朴素而深沉,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最后,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常常以中国和浙江地区为背景进行创作。具体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中,艾青用悲怆的笔触描述了大堰河的生活困境和对自己保姆身份的深深依恋。他通过大堰河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贫苦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不公社会的强烈抗议。这首诗也标志着艾青创作风格的成熟和他的个人感情的转变。艾青的诗歌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前期的创作中,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同情。例如他的《太阳》一诗中,他用太阳这一象征来表达对光明、公正和希望的渴望。中期,他的作品转向了对自然和人性的描绘和探索,如他的《雾》一诗中,他用雾这一自然现象来探索人类世界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在后期,他的诗歌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人性和生命的意义,如他的《老年》一诗中,他以老年这一生命阶段为切入点,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