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植树节活动策划案
4cfa3d68-8769-4519-915b-4055bb6ea90aPPT
Hi,我是你的PPT智能设计师,我可以帮您免费生成PPT

安庆人文历史PPT

安庆市,简称“宜”,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的历史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由丞相程...
安庆市,简称“宜”,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的历史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由丞相程元凤组织能工巧匠,在怀宁县宜城渡(今安庆城附近)构筑城池。初名“舒州城”。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因“安庆”和“庆远”两地共处一城,“安庆”县名改为“怀宁”,即今安庆市区和怀宁、枞阳一带,仍属舒州,故“舒州城”又称“宜城”,也叫“宜城渡”。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发兵20万,以大将徐达、常遇春为主将,举兵东征,杀掉依险顽抗的陈友谅。为示统一,在此建造雄伟壮丽的朱轮楼船,“定江攻城”,宣示大明基业奠定江山的壮举,同时也示正统之意,将此地更名为“安庆”。取其“平安吉庆”之意,改称“安庆府”。安庆自此开始以府治身份建城。明初为京师至云南和两广总铺道(即驿传道)的铺站,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冲。安庆的文化安庆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这里不仅诞生了京剧鼻祖徽班进京形成的京剧这一行当的故乡,还拥有源远流长的桐城派文风,这里曾经涌现出邓石如、程长庚、邓稼先、张恨水等一代大师级的人物。桐城派文风清代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也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它崛起于清朝末年,流传了300余年,几乎占据整个清代散文领域。在近代文学史上,“桐城派”作家为清文坛的半壁江山。其发祥地就是安徽省的桐城市。桐城派的形成发展及数百年经久不衰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可资研究的历史和人文景观。桐城派的古文观念主要是通过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位桐城派前驱文人的理论主张来体现的。他们提倡古文要重“义法”,文字要“雅洁”。他们三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桃李满天下。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太湖一带的地方戏曲,与起源于湖北后移植到安徽安庆地区的黄梅采茶调共同衍生出的一种戏曲艺术。在安徽它主要流行于安庆及周边地区。其中最著名的班社有以演《天仙配》、《女驸马》等戏而著名的女班普赛班和以演出《卖花记》、《纺棉纱》等小戏为主的男班小同庆班。清末以来,黄梅戏便逐渐传播到上海、武汉、长沙、北京等大城市,并受到广泛欢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班进京形成的京剧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推崇。京剧的前身是徽剧,而徽剧原是安庆地方戏曲,安庆民间艺人进京卖艺献艺,徽剧与京城艺术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因此可以说京剧源于安庆地方戏曲,安庆地方戏曲是京剧的摇篮。安庆是京剧的发源地这一说法在学术界早有共识。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开始,以唱二簧调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渐成气候,“四大徽班”进京不仅延续了徽班的表演传统,而且也沿袭了其表演体制的规范性特征。四大徽班进京之后,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这一新的剧种。因此说京剧发源于安庆地区的民间戏曲也是符合事实的。安庆的特产徽州圆子徽州圆子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