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发展史PPT
俄罗斯帝国,中文一般简称为“沙俄”,自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
俄罗斯帝国,中文一般简称为“沙俄”,自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2月21日–1917年2月2日罗曼诺夫王朝,俄罗斯帝国的一个封建王朝,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阶段,俄罗斯由留里克王朝所统治。伊凡四世(伊凡雷帝)的妻子、波雅尔家族的索菲亚公主,通过挑拨离间使大贵族波雅尔反对沙皇,最后通过政变将伊凡四世弄成了精神病人,然后私自干政,并对大贵族施行恐怖的屠杀政策。同时母子两人相互倾轧,费利采拉王后和自己的党羽在宫廷里加紧勾结策划谋夺国政的密谋活动。费利采拉王后很快就与最大的宫廷阴谋家米哈伊尔·鲍利康斯基(大贵族马卡里耶夫的大儿子)结成了帮派。由于他们的干政和残杀政策引起了宫廷内外的愤怒。最终使波雅尔家族全军被杀,米哈伊尔·鲍利康斯基被处以极刑。后来费利采拉王后由于对最高权力贪欲过大,干政过度引起人民和贵族们的反感,不久便失宠于朝廷了。随后与皇帝关系极密的四大近臣集团把持了国家政权,皇帝成了一个权宜机构的傀儡头。这四大集团的第一代表人物分别为库宁、戈东诺夫、马特维奇、鲍利安诺夫(即鲍利康斯基的儿子)。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彼得一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西方化改革。这些改革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各方面促进了俄罗斯的发展,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并促进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然而在18世纪俄罗斯实行对外战争和对内恐怖专政的手段造成了国家的贫困局面和社会动荡。这些改革的根本原因除了积极推进近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外,也与彼得一世的个人性格和志向有极大的关系。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是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以及扩大对外贸易。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这些改革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不满情绪的上升。亚历山大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一世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以及扩大对外贸易。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这些改革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不满情绪的上升。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是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废除农奴制度、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扩大教育和文化普及以及改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农奴制改革的实施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然而,这些改革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不满情绪的上升。斯托雷平改革斯托雷平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以及扩大对外贸易。斯托雷平改革的实施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然而,这些改革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不满情绪的上升。革命和苏维埃时期1907年6月1日–1917年2月24日;1917年二月革命(2月24日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并终结了俄罗斯帝国的统治;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并终结了俄罗斯共和国的统治;1917年11月7日–1924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