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 创新先行PPT
据了解,在今年2月、4月举办的“相约北京”雪上、冰上测试活动中,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关键场景,已有37个项目的133项技术...
据了解,在今年2月、4月举办的“相约北京”雪上、冰上测试活动中,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关键场景,已有37个项目的133项技术成果在测试赛中落地应用。从10月开始,随着北京冬奥会国际测试活动开启,“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又将有61个项目228项技术成果陆续在测试活动、运动员训练及相关冬奥筹备工作中测试应用。“我们要用好近期系列测试赛机会,推进各项目研发成果实际测试应用,确保重点专项成果在北京冬奥会用得上、用得好。”吴远彬表示,“我们也将加强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一步服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围绕5个方面部署任务,落实办奥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智慧场馆建设,提供了便捷化服务体验,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将进一步改变观众的观赛方式,提升观赛体验。北京冬奥会时,5G信号将覆盖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包括京张高铁也有稳定、连续的5G信号覆盖。这为超高清视频、各项智能服务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的网络连接。“有了5G信号覆盖,转播也有新模式。”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清洁能源车辆用车占比将达到85%,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境内接力火炬将全部采用氢燃料,采用自主研发的42兆帕减压装置……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均在室外进行,据了解,目前冬奥气象预测系统已经可以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将为赛事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今年2月举行的测试活动中,有12场比赛、训练根据气象预报调整了赛程。“在室外观赛,天气比较寒冷,为了解决观众观赛取暖的问题,我们研发了场馆坐席和站席观赛环境的舒适性提升技术,实现零下20摄氏度体感温度下,设备表面温度10秒内升至40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