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PPT
“戊戌六君子”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杀害的六位维新派志士。谭嗣同、林旭、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杀害的六位维新派志士。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人物简介谭嗣同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林旭林旭(1875年举人),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杨深秀杨深秀(1869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麟,字笃生,号叔峤,山西闻喜人。刘光第刘光第(1876年—1900年9月24日),字裴邨,亦作被村、庇村,四川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杨锐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康广仁康广仁(1877年-1898年9月28日),名有溥,字广仁。广东南海人。康广仁是康有为的弟弟。人物事件“戊戌六君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21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被杀害。当时他们分别只有33岁、26岁、42岁、40岁、31岁和29岁。谭嗣同和康广仁是亲兄弟,剩下四位则是康有为的弟子或幕僚。六人均出身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怀抱报国之志。除了杨锐外,其他五人都有留洋经历,思想开明。他们相互激赏、肝胆相照,共同为变法维新奔走呼号。然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一切新法。六君子为力保光绪帝被捕。被捕时,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于是他从容就义。其他五人被捕后也大骂慈禧太后,慷慨陈词。据传刑场围观者达数万之众,深感六君子之爱国精神。六君子就义前仅留下四句绝命诗:“慷慨同怀尽可悲,梦华一去恨难追;维新百日功何在?君我四人有重期!”浩气凛然!他们的死宣告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但也彰显了国人为寻求救国真理不屈不挠的勇气与决心!六君子的影响戊戌六君子在当时虽然被统治者所杀害,但是他们的精神与理想却影响了无数后人。他们的变法理念、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关切,以及对民主、科学的追求,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变法的影响戊戌六君子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被杀,虽然中断了戊戌变法的进程,但是也加速了社会变革的步伐。他们的牺牲,唤醒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去,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思想解放的影响戊戌六君子的思想开明,敢于挑战权威,他们的行为和言论启发了无数国人对于社会、政治、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他们的精神,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民主、科学的追求戊戌六君子对于民主、科学的追求,影响了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理念和价值观,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追求,激励着后来的中国人不断探索、进步。总结戊戌六君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的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影响了无数后人。他们的故事和价值观,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去追求进步、去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