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九下PPT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萧萧的雨声传来了子规的声声啼叫。谁说人的一生不能返老还童?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因为年华老去而长吁短叹。注释: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也,非蕲州也,苏轼作此词时,确实在黄州任上,所谓“游蕲水”者,为东坡想象之词浸泡在水中子规杜鹃鸟,相传为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了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赏析: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苏轼却从黄州赴汝州,饱经忧患,历尽坎坷,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翻读昔日的词作,“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豪气犹存,壮怀激烈。苏轼光学东坡一种随缘放旷的生活态度不够还要学东坡“信笔挥毫”的胸怀此词上片虽从天伦着眼,但无尘世碌碌之感。下片胸襟顿时打开,“门前流水尚能西”生活情趣显然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对人生的限定,思想导引全词飞越到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哲理的探求上。如此大开大合的结构非东坡不能抒写、非东坡不能道白、非东坡不能创造这种带有很强烈的自励、慰藉或者劝慰、座右铭式的艺术感动。东坡写“游”,写“谁道人生无再少”,贵在“游”,更贵在“再”。谁不知道青春难留、青春不在?这是第一层次的哲理启示。有第一层次的这种启示存在而竟能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诗句呼唤人们不要在年老体衰的时候自悲自叹光阴易逝、青春难再而要保持“年轻”的心态镇静从容地享受人生、享受自然;且让座右铭式的词句来给人以鞭策以警醒那就可贵亦难能可贵了!“门前流水尚能西”是第二层次的哲理启示。流水西去固然不复回(时光),但流水可以倒流可以使之“倒流”,生命自然也如此:花儿谢了还会再度芬芳(青春);柳树枯了还会再度发芽!这似乎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人生常规至少是一种信念!因为人们没有绝望过没有!没有绝望过所以就“再度”相信过!东坡把这种似乎是矛盾又似乎不是矛盾的哲理启示用“门前流水尚能西”来表述使之成为一种信念一种哲理一种座右铭式的艺术感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太过于兴奋和着急想找到路出去,结果惊动的水鸟都飞起来了。注释: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大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