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大班艺术领域中国传统音乐《走西口》
a35867e2-663b-4ca6-aa10-060d59bd4d1bPPT
Hi,我是你的PPT智能设计师,我可以帮您免费生成PPT

西安工业大学PPT

西安工业大学(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安工大”,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
西安工业大学(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安工大”,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高校,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5年,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后更名为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西安第一工业学校、陕西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学院,1960年划归国家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1999年划转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办学条件西安工业大学现有未央、金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中心建有15个,其中包含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书馆藏书18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40万册,中外文期刊700余种。院系专业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4个教学单位、48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其中包括8个陕西省名牌专业和2个陕西省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学校有3个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并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此外,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6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60余人。教学建设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陕西省精品课程。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陕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百项。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0余项;获国家专利百余项。学校在金属材料超塑性加工技术及设备、等离子喷涂技术、自由活塞动力技术、靶场火箭测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实力居国内前列。学校拥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新型陶瓷材料与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基地。学校编辑出版《西安工业大学学报》、《西安工业大学高教研究》等学术期刊。校园文化学校的校训是“敦德励学,知行相长”。学校的办学传统是“忠诚进取”。学校的校风是“明理精工,励志图强”。学校的精神是“自立自强,求是创新”。学校的形象是“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学校的治学方略是“以育人为本,以需求牵引,以学科为支撑,以特色为保障”。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育人文化”。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把西安工业大学建设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现代工业大学”。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忠诚进取铸辉煌”。学校的文化主题是“兵工精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校园环境西安工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校园内设施完善,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宽敞的运动场地和舒适的学生宿舍。学校还拥有许多独特的景点,如“九思湖”、“思源亭”、“樱花大道”等,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西安工业大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和文化视野。此外,学校还积极引进海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实力。未来展望西安工业大学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社会服务,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工业大学。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西安工业大学将继续坚持“以育人为本,以需求牵引,以学科为支撑,以特色为保障”的治学方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同时,学校还将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