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之回族PPT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各地回族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回族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回民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不包括台湾省)境内回族的人口数为11377914人。历史背景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来自中亚、西亚及波斯、大食等地的商人、工匠等在丝绸之路经商贸易或传播宗教,“多种迹象表明,这是回回民族形成的准备时期”,但“还不能把他们算作回族的先民”。明代是“回回”一词在宗教及民族意义上的正式形成时期。在此期间,“回回”一词进入《明史》,标志着该词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出现。此时大批“西域”人在华久居,“年深日久,融合汉人以及其它民族之中,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文化回族在饮食习惯、服饰装饰、诞生命名、成年仪式、婚姻和丧葬、节日等习俗上,都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续着这一信仰。伊斯兰教在唐代被称为“清真言”,是回族先民很早的宗教信仰。回族民间一直保持着严格的宗教生活。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渗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受现代化生活的影响,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与汉族相同,但信仰不变。经济发展回族是中国历史上从事以贩运贸易为生的一个民族,有着广泛的贸易传统和商业经验。在历史上,茶马古道上的驼队就是一支活跃的贸易力量。明朝中后期开始至清朝前期,部分地区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到了近代,部分回族人开始从事近代工业和新兴商业。改革开放以来,回族人开始从事旅游业和餐饮业,部分人还成为旅游业和餐饮业中的佼佼者。教育回族人非常重视教育,善于学习,因此回族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在近代,回族人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出现了许多学者、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语言文字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但也有一种称为“经堂语”的特殊语言,它是一种使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混合语言,主要用于在清真寺内进行宗教仪式和诵经。回族人还有自己的文字,称为“回族文”,这是一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拼音文字,主要用于书写回族的宗教文献和经典。风俗习惯回族人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和偏好,比如不吃猪肉、禁止饮酒等。此外,回族人的服饰也有独特的风格,男子多戴白帽,女子多戴头巾。在婚礼上,回族人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表亲结婚”等。分布地区回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特别是在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在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也有大量的回族人口。民族关系回族人在历史上与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在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社会中,回族人积极维护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在民族关系上,回族人强调和谐共处和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