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生平简介PPT
殷夫(1909年6月1日—1931年9月7日),男,汉族,原名徐宏慈,又名徐白、徐矛、殷宝生(亦作殷保生),乳名徐柏庭,祖籍浙江象山,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
殷夫(1909年6月1日—1931年9月7日),男,汉族,原名徐宏慈,又名徐白、徐矛、殷宝生(亦作殷保生),乳名徐柏庭,祖籍浙江象山,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26年秋,殷夫考进上海大学中文系,参加校中进步组织“青年社” ,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4月,经共产党员赵世炎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参加和领导诗歌朗诵会、文艺座谈会、墙报画刊等活动,成为当时上海在学生群众中倡导革命文学的积极分子。1930年4月被捕。1931年4月,殷夫等“左联五烈士”英勇就义。殷夫的诗篇《在人间》、《母亲》、《我的哥哥》等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除了《在人间》,他的代表作还有《自由鸟》、《在人间》、《母亲》、《我的哥哥》等等。早年经历殷夫(1909年6月1日—1931年9月7日),男,汉族,原名徐宏慈,又名徐白、徐矛、殷宝生(亦作殷保生),乳名徐柏庭,祖籍浙江象山,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26年秋,殷夫考进上海大学中文系,参加校中进步组织“青年社” ,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4月,经共产党员赵世炎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参加和领导诗歌朗诵会、文艺座谈会、墙报画刊等活动,成为当时上海在学生群众中倡导革命文学的积极分子。革命生涯殷夫自小聪明好学,受着民族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启蒙教育。在上海求学期间,考入有名的上海大学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被开除学籍。后来他又考进上海浦东中学学习,经常阅读《新青年》、《创造季刊》等进步书刊,开始倾向革命。1926年秋,殷夫考进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参加校中进步组织“青年社”,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他白天上课,晚上在闸北青云路广场等处活动,参加群众大会,有时还担任翻译或主席。“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投入了群众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三罢”斗争取得胜利后不久,他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928年4月,经共产党员赵世炎等介绍,殷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诗歌朗诵会、文艺座谈会、墙报画刊等活动,成为当时上海在学生群众中倡导革命文学的积极分子。他在《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工作期间,经常到工厂、机关和学校做群众工作。他参加了党领导的四次全国规模的示威活动;参加了党领导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担任了第四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特别任务;还担任了党中央的交通员。英勇就义1930年4月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我不怕死,我要歌颂共产主义!”他在狱中给哥哥写信说:“我们是由幻想而斗争而牺牲的人,我们是世上一切善良正直和忠实的人底代表者”。他在狱中给党写了三封信,《给中国地委党部的信》、《给鲁迅先生的信》、《给哥哥徐培根的信》。他在《给鲁迅先生》的信中写道:“希望你有一把锐利的刀子,要斩断我这‘流着鲜血’的喉管……我只希望我的生命能得到早一天的结束!”。“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这是裴多菲的诗句,殷夫非常喜欢这首诗 。在他牺牲前不久写的《在人间》一诗中也写到“一切都已完毕/出路只有两条/前去精卫街垒/或返故乡”。他和裴多菲一样 ,为了自由 ,为了真理 ,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 ,宁可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1931年4月24日 ,他和柔石等共产党员被害于国民党反动派枪下。行刑前 ,他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 ,慷慨就义于国民党反动派设下的绞刑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