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详细介绍三江侗族自治县
f56008df-2455-4acf-a761-cb0f0baaf8aePPT
Hi,我是你的PPT智能设计师,我可以帮您免费生成PPT

详细介绍三江侗族自治县PPT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南北最大纵距93千...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南北最大纵距9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5千米。总面积为2439.32平方千米。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北部山区气候较温和、湿润,年降雨量一般在1600毫米以上。平均气温为18℃左右,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7.7℃左右,极端最低温度为-3℃左右;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为39℃左右。森林覆盖率达77.44%。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景点有:三江鼓楼、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三江侗乡鸟巢、龙胜梯田、柳州侗天宫等。特产有:三江茶油、三江竹笋、三江茶叶、三江蜂蜜等。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81.18亿元,增长8.5%。历史沿革春秋以前,三江属百越之地。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楚国势力进入岭南地区,越国后裔庄跻称王岭南,三江等地皆为其所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岭南为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三江属桂林郡(一说属象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定百越,在原南海郡基础上设交趾刺史部(公元前106年改为交州),下属桂江、郁林、珠崖、苍梧、交趾等郡,三江属桂林郡(一说属交趾郡)。三国时期(220-280年),吴国分交州刺史部为交、广两州,改交趾刺史为交州刺史,三江属桂林郡。晋代(265-420年),沿袭旧制。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先后属南朝宋、齐、梁等朝的扬州、郢州和湘州辖地。陈天嘉二年(561年),置龙川郡。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南朝陈,统一南北,三江一带属始安郡。唐初在三江置卢阳县(一说在今程阳八寨一带),隶属桂州都督府。唐贞观八年(634年),置乐兴县,并以阳朔居都尉李靖为乐兴县首任县长。五代时期(907-960年),三江一带仍沿袭唐制。宋景德四年(1007年),于浔州(今桂平)设“羁縻州”,将乐乡县改名为永从县,隶属浔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宋徽宗将永从县改名为孚远县。至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信安知州姚添孙析置怀远县后,合永从、从义、洛曹、怀远四县合称为“抚水州”。元代沿袭宋制。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今县城西一公里的古宜镇设立“桑结衙”,属柳州路总管府辖地。明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1375年),将抚水州改为永顺州。永顺州隶属柳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土归流政策实施后,永顺州升为直隶厅,仍辖永从、从义、洛曹、怀远四乡及附近一些土司地和里民村落。民国元年(1912年)废永顺直隶厅改为永从县治;民国三年六月一日(1914年6月1日),永从县治从古宜迁至丹洲;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融县、宜山共属广西第5行政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以后与融县、罗城共属广西第6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柳州专区。1952年9月1日,政务院批准成立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区,三江的程村、林溪、马胖、保安、塘口5区归属龙胜各族自治区管辖。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撤销龙胜各族自治区,三江仍归柳州专区管辖。1955年9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江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融安县。1961年7月1日,恢复三江县建制,以合并于融安县的原三江县行政区域为三江县的行政区域。196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1965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复置三江县,属柳州地区管辖。1971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三江隶属柳州地区。行政区划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为2439.32平方千米,辖8个镇和10个乡,县政府驻古宜镇。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之间。地貌: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低山丘陵、沟谷地貌。气候: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四季如春。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耕地面积为1.25万公顷;林地面积22.69万公顷;园地面积0.48万公顷;水域面积3.3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48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2万公顷;其它用地0.53万公顷。森林资源: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达77.44%。水资源:截至2012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万千瓦。人口民族截至2017年末,三江侗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6.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0.48万人。全县有侗、汉、苗、瑶、壮等民族。经济综述: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81.18亿元,增长8.5%。第一产业: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7.68亿元,增长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9.67万亩,增长0.4%。其中稻谷种植面积达24.8万亩,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达4.3万亩,增长4.9%。蔬菜种植面积达8.7万亩,增长3.8%。水果种植面积达5.7万亩,增长5.4%。全年粮食产量达10.6万吨。其中稻谷产量达9.5万吨。油料产量达0.7万吨。蔬菜产量达10万吨。水果产量达2.3万吨。第二产业: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3.4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4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7%。工业用电量达3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下降6%。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8亿元,增长1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3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达3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达3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达1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60亿元,增长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亿元,增长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亿元,下降4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亿元,增长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第三产业: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亿元,增长9%。按经营地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