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PPT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土木建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土木建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科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有本部、彭家坪校区、西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27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中外文期刊274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5亿元。学校创建于1919年,1958年定名为兰州工学院,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98年由机械工业部划转甘肃省。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国家高层次人才6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87人;博士生导师65人,硕士生导师1072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4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有本科在校学生31354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甘肃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历史沿革兰州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兰州理工大学。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98年,由机械工业部划转甘肃省。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国家高层次人才6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87人;博士生导师65人,硕士生导师1072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4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学科建设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8个。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等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甘肃省一流学科7个。教学建设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学术研究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近年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主持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4项。学校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校园文化兰州理工大学校训是:奋进求是。兰州理工大学校徽由中英文校名和中心图案组成。中文校名字体为毛泽东手写体。中心图案由“兰”、“工”两字的拼音首字母“L”、“G”变形组合而成。整体构图为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和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和与时俱进的追求;整体形象又是汉字“兰”、“工”的变形组合和汉字“理工”的抽象表现国际交流兰州理工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与国外高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换、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学术氛围。发展前景兰州理工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坚持“奋进求是”的校训,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卓越,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校园环境兰州理工大学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还有各种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活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有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各类社团组织和竞赛活动,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平台。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校友风采兰州理工大学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有的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有的成为了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有的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成就和贡献是学校的荣誉和骄傲。展望未来面向未来,兰州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精神,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兰州理工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学校鼓励自由探索、独立思考,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学校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师生开展创新性研究,追求科学真理,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勤奋进取的学习风气学校注重学风建设,提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形成了勤奋进取的学习风气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也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评价兰州理工大学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总结总之,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将继续坚持“奋进求是”的校训精神,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