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PPT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爬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一日不见如三月,泪落成珠挂腮边。等到看到你再回,勃然大怒怨恨深。难道你变心肠狠,反把我情意忘记?桑树未老叶繁茂,枝叶丰满黑漆漆。斑鸠贪吃桑葚黑,留中不下把窝栖。我的妹妹不贪玩,爱你奋力把家治。男人沉迷很荒唐,吃喝玩乐心不思。桑树枯黄落叶飘,黄叶随风而落下。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花打湿我车帷。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本性坏。男人的心真无常,三心二意没品德!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心思全不在,变心懒惰把我抛。亲人和客不知道,常笑我是自取咎。静心思前又想后,只有独自长悲哀。当初相约同到老,如今却让我心焦。淇水虽宽有河岸,低湿沼泽有边界。我又念你年少时,常和你快乐嬉戏。欢乐时你曾盟誓:永不分离情意坚。谁料到你已忘却?反脸无情真可恨!注释氓《说文解字》解作民,“氓,民也”。从《诗经》各篇所咏来看,此“民”多系指被统治阶级,有时亦兼指劳动者,此处实指一位来自民间的求婚人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布古时曾用麻织成的布,商周时已出现丝织品,此时所谓的“布”,当系泛指一般布帛贸交易匪通“非”,读为fī即就,近就。谋:古时婚恋中的“谋”,犹后世所谓“提亲”、“说媒”淇卫国河名,发源于今河南滑县,经山东入河北境,东流入海顿丘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浚县北愆(qiān)过失。此处指延误婚期将(qiāng)愿、请垝(guǐ)垣(yuán)坏城墙。一说“垝垣”即“垝垣”。垝垣、复关,互文见义,既是“垣”则可“望”,既可“望”则必可见到复关(关名,一说复关是关中地名)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在“顿丘”之西(一说在“淇水”之西)载(zài)又、且尔卜尔筮(shì)用龟甲卜卦用蓍草占卦体指卦象。咎言:不吉之言、凶兆之言我贿我的嫁妆。贿,财物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若,然,形容词词尾鸠(jiū)斑鸠,古人认为斑鸠食桑葚过多会醉与从,犹“为(v)”,系动词词尾。耽(dān):迷恋、沉溺、贪乐太深说脱、解脱。下章“说”同此解黄桑叶由绿变黄。陨(yǔn):坠落、落下徂尔往你家,嫁与你为妻。徂,往食贫过贫穷的生活,此就男方说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渐(jiān)浸湿、沾湿。帷(wéi)裳(cháng):车两旁遮风的布幔,当作车子的代称。一说特指车上所用的帷幕、布幔等物件二三其德形容斑鸠贪食桑葚而致醉、忘形的神态。“二三其德”相当于“二三其意”“二三其德”,即二心三意,不专一的意思。古人常用此语形容男子对待爱情态度不专一,反复无常靡室劳矣言室中之事无不辛劳,是说自己为丈夫当牛做马没有一句怨言,这是对男方的誉美之辞。室,谓夫妻所居室;劳,谓劳动;矣,语气助词,表肯定之意;室家之事即家务劳动之事。“靡室劳矣”与下章“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分别用来说明婚前婚后不同时期所持的不同态度和所起的不同作用或分工不同,“夙兴夜寐”是女方,“靡有朝矣”是男方,“靡室劳矣”则又是女方的自谓了。“夙兴夜寐”与“靡有朝矣”两句构成转折关系,“靡室劳矣”与这两句则构成因果关系——正因为女方婚前婚后都不辞劳苦地辛勤劳动,才赢得女方的赞颂与男方的愧疚。“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言女方起早睡晚辛勤劳动没有一天休息之时,是和上文男方“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两句言男方过着贫穷的生活且还遭受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贫贱之苦一起说的(他们之间的类比关系赏析《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古代的叙事诗,通过女主人公的叙述,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首先,这首诗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女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被背叛后的痛苦无助,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心路历程。男主人公则以他的无情和善变,展现了人性中的弱点。这种对比鲜明的角色塑造,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张力。其次,诗歌的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女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她的遭遇,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诗歌中穿插的景物描绘,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不仅为诗歌增添了艺术美感,也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衬托。此外,《诗经·卫风·氓》还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命运的描述,诗歌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女性所处的弱势地位和她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同时,诗歌也批判了男性在爱情中的不负责任和自私自利。这种对社会的批判意识,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最后,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却饱含深情。每句诗都凝聚着女主人公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无奈。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的来说,《诗经·卫风·氓》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高超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古代叙事诗的艺术魅力,也提供了一种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刻反思。总结《诗经·卫风·氓》不仅是一首写男女情感纠葛的诗歌,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出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那一时期人民的情感世界,也可以看到那一时期社会的伦理道德、家庭结构、社会观念等各方面的状况。这首诗所蕴含的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爱情的甜美与苦涩,以及人生的无奈与痛苦,都是那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那一时期的生活环境,但是《诗经·卫风·氓》所反映的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爱情的甜美与苦涩,以及人生的无奈与痛苦却是永恒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本质,更深刻地感受爱情的复杂与痛苦,更真切地认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让它成为了一面历史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