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江西萍乡烈士卢德铭PPT
卢德铭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人,中共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卢德铭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
卢德铭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人,中共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卢德铭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长、代师长、团长等职。早年经历卢德铭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盐商家庭,自幼接受私塾教育,聪明好学,喜爱读书,后考入自流井公立中学。1921年,卢德铭进入成都公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卢德铭深受当时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追求真理,渴望投身到社会革命的洪流中去。投身革命1925年,卢德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在军校期间,他历任排长、连长、参谋等职,并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独立团四连连长1926年5月,卢德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随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卢德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屡建战功。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他率领四连担任主攻任务,率先登桥,为夺取汀泗桥立下了汗马功劳。秋收起义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部的警卫团团长,负责保护毛泽东、卢德铭等领导人的安全。在起义过程中,他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掩护部队突围时,卢德铭不幸负伤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壮烈牺牲1927年9月23日,卢德铭在江西省修水县英勇就义,年仅22岁。卢德铭的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历史评价卢德铭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载史册。他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后世纪念为纪念卢德铭烈士,江西省修水县修建了卢德铭烈士革命陵园,以供后人瞻仰和缅怀。同时,在自贡市仲权镇竹元村,也建有卢德铭故居和纪念馆,以展示他的革命生平和光辉事迹。每年,都有大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卢德铭烈士虽然离开我们已近一个世纪,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卢德铭的革命精神与影响卢德铭烈士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却影响深远,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卢德铭从小就怀有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他坚信共产主义是拯救国家和人民的正确道路,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即使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他也始终坚守信念,毫不动摇。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他革命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卢德铭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无论是在北伐战争还是秋收起义中,他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革命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使在负伤被捕后,他也毫不畏惧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决拒绝投降,最终英勇就义。这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坚定信念。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卢德铭在革命生涯中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他深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部队中还是在地方工作中,他都积极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为民服务的榜样。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卢德铭在革命生涯中始终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困难。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即使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他也毫不退缩、勇往直前。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我们树立了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解决问题的榜样。结语卢德铭烈士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却永远闪耀着光芒。他的坚定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我们要铭记卢德铭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