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内外有机化学家的生平事迹PPT
国外有机化学家1. 玛丽·居里·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因其在放...
国外有机化学家1. 玛丽·居里·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因其在放射性领域的研究而广受赞誉。尽管她主要以物理学家的身份为人所知,但她在化学领域的贡献同样重要。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并研究了它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居里夫人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后在巴黎接受教育和进行研究。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合作,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她发现,镭和钋元素具有显著的放射性,这为后来的核物理和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居里夫人因其在放射性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于1903年和191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2. 林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林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是美国化学家,因其在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方面的贡献而广受赞誉。他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分别是在化学(1954年)和和平(1962年)领域。鲍林于1901年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他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接受了化学教育,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化学键理论对现代化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共振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此外,他还倡导使用维生素C预防感冒,这一观点在后来得到了广泛接受。国内有机化学家1. 庄长恭庄长恭(1902年2月22日—1989年1月14日),中国有机化学家。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1928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曾任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石油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是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专长有机磷化合物化学。领导开展有机磷农药、有机磷阻燃剂等的合成研究,成绩卓著。2. 蒋锡夔蒋锡夔(1929年11月15日-2022年12月31日),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省苏州市,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蒋锡夔于195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1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担任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蒋锡夔长期从事金属有机和有机磷化学研究。3. 白春礼白春礼,男,汉族,1953年9月生,辽宁盘锦人,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春礼主要从事扫描隧道显微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国际上公认的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表面物理以及纳米科学技术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以上是部分国内外有机化学家的生平事迹简介,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为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他们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外有机化学家1. 罗伯特·格拉布斯(Robert Grubbs)罗伯特·格拉布斯(Robert Grubbs)是美国有机化学家,因其在有机合成方法学领域的贡献而广受赞誉。他是现代有机合成领域的先驱之一,被誉为“合成大师”。格拉布斯于1912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在印第安纳大学接受了化学教育,并在该校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合成方法学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羰基化合物、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他开发了许多高效、实用的合成方法,为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 乔治·克莱门特(George Clement)乔治·克莱门特(George Clement)是英国有机化学家,因其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的贡献而著名。他是第一个成功合成有机铝化合物的科学家之一,对有机金属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克莱门特于188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在剑桥大学接受了化学教育,并在该校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对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这个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他通过深入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有机铝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反应机理。这些研究为后来的有机金属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有机化学家1. 俞汝勤俞汝勤(1931年1月20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汝勤于1952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高级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担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俞汝勤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 戴立信戴立信(1935年8月10日-2019年11月28日),出生于天津市,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立信于1958年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4年在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做访问学者;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做高级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担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戴立信长期从事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以上介绍的国内外有机化学家们,他们的杰出贡献和卓越成就不仅推动了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对于我们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