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PPT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11年,求是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堂,1914年,又改为浙江大学校,1927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迈入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2006年,浙江大学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百强大学”之一。2007年,浙江大学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中国最杰出大学之一。2008年,浙江大学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百强大学”之一。2014年,浙江大学被英国QS评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所“五星级大学” 。2015年,浙江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二,在ARWU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一。2017年,浙江大学入选“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2018年,浙江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1个学科获得A+等级,居全国高校第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居全国高校第二。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百分之一,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居中国高校第二;6个学科进入世界前五十,居中国高校第三,其中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等学科跻身世界百强。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50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7人。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530人,占34%;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906人,占42%;有博士生导师2479人。浙江大学汇聚了众多高层次人才,为高水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浙江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628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063人,博士研究生9645人,学历留学生5325人。浙江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以及“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定位和“求是创新”的校训。通过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本科教育创新计划”等举措,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大量一流人才。浙江大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研创新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浙江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基地,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与清华大学等共建)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各1个。浙江大学实施“创新2020”、“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动科研创新取得重要突破,科研实力持续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浙江大学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研总经费居全国高校前列。在科学研究方面,浙江大学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级科技奖励192项。2011年,浙江大学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居全国高校第二;省部级科技奖励136项。浙江大学发表SCI论文5945篇,其中一区论文148浙江大学的历史沿革浙江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当时名为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求是书院秉承着“求是创新”的校训,旨在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的新型人才。1911年,求是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堂,1914年又改为浙江大学校。在20世纪上半叶,浙江大学经历了多次变迁。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为了躲避战乱,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这段时期,浙江大学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术研究,体现了浙江大学坚韧不拔的精神。1946年,浙江大学回迁杭州,继续发展。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这次合并是浙江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使得浙江大学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进入21世纪,浙江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浙江大学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百强大学”之一。2007年,浙江大学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中国最杰出大学之一。这些荣誉表明,浙江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同时,浙江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基地,推动科研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门类。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浙江大学共有41个学科进入A类,居全国高校第三;A+学科数11个,居全国高校第三;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此外,浙江大学还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这些优势学科为浙江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师资力量方面,浙江大学也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50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7人。这些高层次人才为浙江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浙江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浙江大学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基础研究领域,浙江大学在量子通信、干细胞、脑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应用研究领域,浙江大学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成果不仅为浙江大学赢得了声誉,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浙江大学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大学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校园文化与精神传承浙江大学一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倡导“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浙江大学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浙江大学还注重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浙江大学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未来展望与发展规划展望未来,浙江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同时,浙江大学还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化办学视野和思路,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发展规划方面,浙江大学将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国际化办学和文化建设,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总之,浙江大学将继续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浙江大学的社会责任与贡献浙江大学作为中国的一所顶尖学府,始终将社会责任置于重要位置。学校不仅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追求卓越,还致力于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公益事业与社区服务浙江大学鼓励师生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通过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学校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如支教、环保、医疗援助等,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科研成果转化浙江大学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积极与企业、研究所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许多由浙江大学研发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浙江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学校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此外,浙江大学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支持师生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国际合作与交流浙江大学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学校不仅引进了先进的学术资源和教育理念,还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浙江大学的学生生活与校园文化浙江大学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充满活力。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浙江大学有众多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涵盖了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这些组织和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术竞赛与创新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竞赛和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活动与节日庆典浙江大学定期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如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迎新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国际化交流与学习机会浙江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交流与学习机会,如交换生项目、国际实习、国际会议等,让他们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共同学习、交流。结语浙江大学作为中国的一所顶尖学府,不仅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社会责任、学生生活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浙江大学将继续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学校也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