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纪念塔PPT
防洪纪念塔,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位于中央大街与松花江畔的交界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这座纪念塔由前苏联设计师巴...
防洪纪念塔,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位于中央大街与松花江畔的交界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这座纪念塔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高12.5米,塔身以块状和线条的几何构成,周身布满浮雕,正面有“防洪胜利纪念塔”字样。塔的底部是半圆形台阶,周围是松花江畔的带状公园,植有樟子松和各种花卉。每当人们来到松花江畔,都要在此驻足观看,不少外地游人在此拍照留念。1957年特大洪水1957年7月14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席卷哈尔滨。13日20时,第二松花江吉林站流量为10600立方米/秒,为历史最高水位。14日13时30分,哈尔滨站流量达到11400立方米/秒,水位高达119.72米,超过1915年最高水位0.59米,超过设计水位1.42米,超过警戒水位2.72米。大水持续4天,市区被淹7天7夜,松花江江面宽达1000多米。百年老城哈尔滨被大水包围,城市危在旦夕,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全市军民投入抗洪抢险斗争。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和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居民达20多万人。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他们舍生忘死,英勇顽强,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广大军民7天7夜的艰苦奋战,哈尔滨人民终于战胜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保卫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保卫了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奇迹。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江堤上建立“防洪胜利纪念塔”,以志纪念。纪念塔修建背景防洪纪念塔由时任黑龙江省省长、哈尔滨市委书记欧阳钦亲自审定设计方案,并题写塔名。1958年4月2日破土动工,同年8月1日建成,历时118天。防洪纪念塔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高12.5米,塔身以块状和线条的几何构成,周身布满浮雕,正面有“防洪胜利纪念塔”字样。塔的底部是半圆形台阶,周围是松花江畔的带状公园,植有樟子松和各种花卉。每当人们来到松花江畔,都要在此驻足观看,不少外地游人在此拍照留念。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对防洪纪念塔进行了重新维修,将原来塔身周围的铁艺围栏改为大理石围栏,并修建了台阶和坡道,使游人能更近距离地瞻仰纪念塔。纪念塔建筑特色防洪纪念塔是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点,它不仅是哈尔滨人民战胜数次洪水袭击的标志,也是哈尔滨的象征。每当人们来到松花江畔,都要在此驻足观看,不少外地游人也在此拍照留念。纪念塔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高12.5米,塔身以块状和线条的几何构成,周身布满浮雕,正面有“防洪胜利纪念塔”字样。塔的底部是半圆形台阶,周围是松花江畔的带状公园,植有樟子松和各种花卉。纪念塔浮雕内容在塔身两侧,分别浮雕着两组人物造型。一侧是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他们昂首挺胸,奋勇挥臂,象征全市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英勇搏斗,战胜洪水的英雄气概。另一侧是铁路工人、水厂工人、电报电话职员的形象,他们高举铁锤、钢钎、电杆,手持电报、电话,象征哈尔滨各行业、各工种都为战胜洪水做出了贡献。浮雕上方,有两幅圆形浮雕,分别雕刻着“1957”和“1958”,代表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大洪水和建成防洪纪念塔的年代。在“1957”的下面,有3只大防洪纪念塔的历史意义防洪纪念塔不仅是一座纪念建筑,更是哈尔滨人民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象征。它见证了哈尔滨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顽强拼搏和英勇斗争,是对哈尔滨人民坚韧不屈、团结一心的最好诠释。它的存在,激励着每一位市民不断前进,面对困难和挑战,永远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防洪纪念塔的文化价值防洪纪念塔作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哈尔滨人民的历史和精神风貌,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无数的游客和市民来到这里,瞻仰这座纪念塔,感受它所传递的坚韧和力量。同时,防洪纪念塔也成为了哈尔滨的重要旅游景点,为城市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防洪纪念塔的维护与保护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哈尔滨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洪纪念塔的维护与保护工作。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纪念塔的安全和完好。同时,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此外,还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防洪纪念塔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防洪纪念塔的未来展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防洪纪念塔将继续承载着它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未来,哈尔滨市政府将继续加强对防洪纪念塔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它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将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让防洪纪念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团结一心的象征,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哈尔滨人民的历史和精神风貌,激励着每一位市民不断前进。在未来的发展中,防洪纪念塔将继续承载着它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为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防洪纪念塔:时代的见证与人民的骄傲防洪纪念塔不仅是一座物理上的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从1957年的特大洪水到如今,它静静地屹立在松花江畔,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作为历史见证的防洪纪念塔自1958年建成以来,防洪纪念塔已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洗礼。它不仅是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的历史见证,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自然灾害的缩影。这座纪念塔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从废墟中崛起、从灾难中重生的坚韧与毅力。作为文化标志的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不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哈尔滨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顽强拼搏和英勇斗争精神,也体现了哈尔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座纪念塔已经成为了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着哈尔滨人民的团结、勇气和智慧。作为旅游景点的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也是哈尔滨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无数的游客来到这里,瞻仰这座纪念塔,感受它所传递的坚韧和力量。游客们在这里拍照留念,回忆历史,感受文化,也在这里领略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面向未来的防洪纪念塔在未来的发展中,防洪纪念塔将继续承载着它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文化的不断传承,防洪纪念塔将成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哈尔滨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防洪纪念塔的保护和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哈尔滨市政府将继续加强对防洪纪念塔的保护和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纪念塔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它的安全和完好。同时,还将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防洪纪念塔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纪念塔的保护工作中来。总之,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团结一心的象征,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防洪纪念塔将继续承载着它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价值,见证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